论供应链知识协同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论供应链知识协同

2022-10-19 19:2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协同思想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作为知识活动的共同体,必须实现知识协同,谋求知识共享和创新。文章在研究供应链知识管理的自组织特性(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系统诸要素远离平衡、要素间非线性及存在涨落)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供应链知识协同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供应链;知识协同;自组织

一、供应链知识

知识是对组织起来的信息加以推理、验证,从中得出系统化的规律、概念或经验。知识依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依据知识主体的不同。供应链系统中的知识可分为个体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集体知识(Collective Knowledge)。个体知识是集体知识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但集体知识并非是个体知识的加和,它是个体知识在供应链中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结果,具有个体知识所未有的性质。依据知识的可描述性程度不同,供应链系统中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前者指的是内容明确、易于整理和储存且能够正式、方便地在不同知识主体之间传播和交流的知识,而后者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价值观、方法论等无形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信息或显性知识的叠加和再利用所得到的隐藏在思维深处的知识。这种知识通常难以在不同知识主体之间传播和交流。

由于供应链跨越了企业的边界,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采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必须考虑供应链知识的协同整合。具体来看,供应链所涉及到的知识非常繁杂,且其参与的主体众多。供应链知识不但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企业所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供应链外部。

1 供应链内知识。供应链内知识包括采购和供应知识、设计和产品知识、生产运作和物流知识、渠道管理和分类知识、品牌和客户知识等。供应链内知识不单存在于供应链中的某个成员主体上,知识的分布有着复杂的层次关系,如原料采购和供应知识的知识主体涉及到供应商和制造商,其中制造商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又直接或间接地与最终顾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供应和采购知识与设计和产品知识二者只有在协同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的绩效。供应链协同效应是指供应链企业间两个或多个活动或过程相互补充,从而其联合作用的效果大于两个或多个活动效果的简单叠加。供应链、中存在着丰富的知识,在供应链协同的推动下,各节点企业的知识源、知识、知识接受者之间得以建立关联,形成节点企业内和节点企业间的知识交流,借助于知识节点和弧两端(如原料生产和原料供应之间,设计和产品知识与生产运作和物流知识)对象进行互动学习,形成一个知识的转移、共享、创新的无限流动的循环过程,整个过程以顾客为核心。通过供应链之间的各节点企业来协同完成。

2 供应链外知识。供应链外知识产生子供应链外部,也就是围绕供应链的整个外部环境,诸如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中介、其它企业等等。因为知识是不断扩散和传播的,所以当供应链内的知识流到供应链以外时,也会构成供应链外知识的一部分。供应链外知识对整个供应链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保持活力和不断进步的外部力量。

二、供应链知识管理的自组织特性

自组织理论主要以自组织系统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决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有序与无序、低级有序与高级有序转化的机制与条件。而供应链知识的管理包括了企业内部个人、部门,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等。知识管理作为一个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的转移、共享、创新等,其工作核心是如何把知识员工头脑中的有形与无形知识深度开发、实现共享、有效地或创造性地利用起来,以提高供应链中知识的利用程度,增强供应链节点企业知识共享的范围,最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组织的产生有四个前提——系统的开放性、诸要素远离平衡、要素间非线性及存在涨落。供应链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部的多层次、多单元、多功能和多目标的复杂性、非线性和非确定性以及各要素的交互作用,使得供应链知识管理具有自组织的特性。

1 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是开放的,供应链成员企业与供应链环境之间存在着以信息为载体的知识流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供应链知识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这种外部条件正是影响系统进行自组织和演化方向的外参量。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在外部环境条件作用下,组织协同合作,自发形成有序的良性循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体现了系统的开放性。

一个开放系统,有可能远离平衡态,也有可能处于或接近平衡态。当它处于或接近平衡态时,它就不再或很少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整个系统呈现单一、均匀的特点,系统也会很快变为混乱无序的封闭系统或孤立系统。

克劳修斯(Clausius)提出的熵定律描述了系统能量的转化方向,即一个封闭系统能量只能是不可逆转地沿着衰减这个方向转化。用数学语言表达即:

ds=dis>0(ds为系统总体的熵值变化,dis为系统内部的熵值变化)。在相对封闭的运动中,总是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就是封闭集群中的竞争力递减规律。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在开放系统中。由于负熵的流入可以补偿系统内部熵的增加。用数学语言表达即:ds=dis+des(des为负熵流),如图1所示。

因此,开放的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只有这样,系统才能产生一种稳定的自组织结构。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重视知识的交流与扩散,使个体知识为组织成员所共享,将零散的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并且强调知识创新,认为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正是由于供应链知识管理强调创新、鼓励知识共享,打破了传统企业生产经营的旧观念和旧平衡状况,摆脱了人们思想上存在的各种“稳态症”和保守意识,才使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远离平衡态。

2 供应链知识管理各要素具有动态的非线性特性。所谓非线性是指复杂系统中诸要素不是简单地进行数量叠加,而是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效应。系统要达到高度有序,必须通过系统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组织效应来完成。

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远离平衡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因此各要素之间必然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从供应链知识运动的规律可看出这一点。首先,供应链知识在空间分布上是绝对不平衡的,特别是高新技术知识,绝对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是一个理想状态;第二,供应链知识是动态的,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第三,供应链

知识运动中有序无序是辩证的,孤立的知识系统是不存在的。一切知识系统都和外界环境进行密切的联系。哈肯认为,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如果子系统之间关联引起的协同作用占主导地位,就意味着系统内部自发组织起来了,系统便处于自组织状态,在宏观上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在供应链知识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要素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多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非线性状态,知识围绕着如何使知识管理稳定有序而转移、增倍与创新。知识的增倍与创新意味着将能更有效地处理外部环境输入的物质、能量和知识,表明了知识系统能够从外部非特定的知识流中捕捉有用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与系统内原有的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自组织。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正是充分利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系统不断获得足够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补充,推动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从低一级有序变为更高一级有序。

3 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存在涨落和失衡。系统中涨落是普遍存在的,涨落是系统某个变量或某种行为对平衡值的偏离。通过涨落的被放大,成为巨涨落,系统得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转化。同时,开放系统的稳定也都是动态的稳定而非静止的稳定,随着系统通过失去稳定再重新建立起新的稳定,系统得以实现进化。

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与自然界其它系统一样,是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其可测的宏观量,如供应链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流量变动等。是众多子系统的统计平均效应的反映。但系统在每一时刻的实际测度并不都精确地处于这些平均值上,而是有些偏差,即涨落,涨落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机的。根据涨落发生时系统的平衡状态不同,可以将涨落分为近平衡态涨落和远平衡态涨落。近平衡态的涨落只是对系统稳定状态的暂时偏离和微小修正,很快衰减并恢复到平衡状态。在远离平衡态时,涨落在非线性作用下,成为有效涨落,可以触发系统发生突变。在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涨落和失衡现象。知识管理强调的精神创新、知识创新促使整个系统的状态不断改变,通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迅速扩大、传递从而产生自组织效应宏观上的“巨涨落”,同时系统自觉放大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涨落,增大正反馈,减弱负反馈,进而导致企业整体发生质变,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求得新的发展。因此。知识管理中必须使不同的观念在建设性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碰撞”,从而造成系统内部的涨落和失衡,并且容纳各种思维方法和角度,鼓励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化的规则,对特定的涨落进行放大,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从而在运行中使供应链从不稳定态跃迁到更高的组织有序的稳定态,得到发展和进化。

从根本上来说,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产生、发展都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适应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的需要,是一个与环境不断竞争和妥协的复杂动态过程。未来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会通过自组织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演化,出现新的结构、功能和状态,会有旧有系统的淘汰和新的更高级系统的出现。

三、供应链知识协同分析

协同(Synergy)在商业领域是指两个或多个部分联合起来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经常被表述为“2+2=5”。知识协同(Knowledge svnergy)就是指通过整合组织的内外部知识资源。产、学、研各方通过各组织节点(即子系统)间知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增强的合作效果,创造出比组织节点自身更高的价值,使组织学习、利用和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

供应链每个成员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体系都是一个有“个性”的系统,供应链内部多个主体间知识系统的协同就源于这些系统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得不同成员企业在同样运作环境下的运作效果迥异。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效果与效率。这些供应链知识体系需要不断地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供应链知识体系。因而,供应链知识协同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差异走向协调一致的过程。供应链知识协同蕴含着以下的含义:

1 知识协同追求的中心目标是“2+2=5”的协同效应。从企业来看,企业主体本身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总是在不择手段地争取有利的生产和经营条件。传统知识管理的企业与同行企业之间是单纯的竞争,大多缺乏必要的协调。在供应链知识管理中,企业不仅同其他企业相互竞争,同时又因为相互竞争而相互协同。通过协同效应,一些原来没有的东西可以被创造出来,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2 知识协同的中心任务对知识的有效学习、充分利用和最大限度地创造。供应链知识协同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解决那些在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打破的企业间不同业务单元之间以及统一业务单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知识传播的障碍,实现这些知识在企业间的共享,不断地创新、创造企业的新知识。协同效应最终取决于组织内和组织间学习、利用与创造知识的状况。

3 知识协同的参与者范围极其广泛。供应链核心企业同供应商和销售商结成“联盟”,同时又同许多部门、单位(如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等)合作。知识协同可能涉及供应链内每一个员工以及供应链外任何其它组织。

4 知识协同比有形资源协同的联系程度更加紧密。供应链知识协同的参加者必须一起紧密地工作,才能互相有效地学习交叉知识,更好地利用知识和创造出更有用的新知识。

5 知识协同比有形资源协同具有更大的战略潜能。知识协同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知识向供应链组织上下游长期信任的协同伙伴的转移,可以创造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倾向于通过知识协同创造竞争优势,因为它有利于企业核心专长的培育,由此获取的竞争优势也最具有实质性和持久性,

根据Boddy的观点,知识协同包括知识共享和创造。

知识共享是由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换的重要过程,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形成供应链的知识平台。供应链知识协同尤其强调知识的共享与传播,通过供应链各业务单元间共享知识和信息。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供应链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但供应链的知识共享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共享与传播,而非所有知识在成员企业中的共享与传播。因此,知识共享应该是以知识的识别为前提,对于涉及到成员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通常不应该成为协同知识管理中共享与传播的对象。

供应链知识创新,是在已有知识资源基础上开发、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新的知识可能是一套新的知识体系或者新的思想方法,也可能只是一个新的概念。知识创新是一个扩展性的活动,通过协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知识创新管理的研究重点是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使企业赢得竞争优势。Boekema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结成稳定的网络协作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一道,共同解决技术问题,分享这一领域新的知识。既提高了自身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增强了供应商的竞争能力,同时新技术还经由供应商外溢到竞争对手那里,促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在这种网络中不断传播和提高。同样地,企业与客户或顾客直接打交道,能直接分享客户的隐性知识。来自于客户或顾客的要求、建议。常常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源泉。

显然,知识创新的协同方式比知识共享具有更高的收益,但却因之要付出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它们二者也是密切相关的。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基础,而知识创新后必须再次进行知识共享,才能产生良性循环,并进一步促进供应链协同效应的提高。


推荐访问:供应链 协同 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