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15篇
位置: 首页 >读后感 > 文章内容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15篇

2022-02-24 09:40: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15篇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闲着无聊,去姐姐的房间随手拿了一本书看看,一篇叫《徐悲鸿的故事》的文章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从中我认识到了这位伟大画家的另一面——爱国。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擅长画马。1919年至1927年有许多人出国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所以国外的人都看不起当时的留学生。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外国的学生用最恶毒的话来侮辱中国,一旁的徐悲鸿十分的愤怒,他不但严肃的反驳了那个人,还在后来的学习生涯中更加刻苦勤奋,在1924年时,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巴黎美术界。让当初瞧不起中国人的留学生,从心底升起了敬畏之意。

徐悲鸿,用一颗赤诚之心深爱祖国的画家。面对外界的凌辱与否定,知晓国内的残破与动荡,他没有自卑哀怨,没有自我否定,没有自惭形秽,有的是一腔爱国的热血,一颗自尊自强的内心,一个睿智的头脑,一身勤奋刻苦的精神。这样伟大的画家,他的画作也必将是举世无双。

爱国当如徐悲鸿。如今,韩国和美国联合在亚洲部署“萨德”,严重威胁着中国所以遭到中国等周边国家坚决反对。韩国在中国发展的乐天集团站出来表示支持自己的国家,无论从精神和经济。想来乐天的发展完全是中国人一手支持起来的,在中国有119家连锁店,经营的范围很广,每年的营业额数亿万计。若是他们出资来攻打中国,那真的是中国人用自己的钱来欺负自己。在国家面前,中国的民众自觉抵制韩国的产品,无论是美容保养品还是设计华丽的衣裳有多么诱人,零折扣也再无人光顾,因为平凡的我们也有一颗爱国的心。

读大学的姐姐跟我说:“恨过日本,恨过美国,现在恨韩国,反正我不管,祖国让我恨谁我就恨谁。”中国崇尚中庸之道,万事讲究平衡,不会去侵犯别国的利益,但是也决不允许别国来侵犯。中国人有的是底气和力量,因为14亿中国人在捍卫祖国这件事情上永远团结一心,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我们的国家。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2

翻着一页页还残留有淡淡清香的书纸,握着笔静静着鼻尖与纸面摩擦的声音,无意间,八个“醒目”的字让我停下了翻动书的手指。我翻到那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文章的我顿时思潮起伏,迫不及待地提起笔记下此刻的感受……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遭到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侮辱和对自己的挑衅从而发愤图强,决心学好绘画还利用课余去临摹世界名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次获得第一还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的美术界。徐悲鸿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争了一口气,让那些向他挑衅的人甘拜下风。

自从受到挑衅后徐悲鸿花了比常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绘画,他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连法国画家都为之感动。反复读着徐悲鸿坚持学习的行为,脑子里仿佛就出现了画面,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徐悲鸿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强毅力、对未来的信心。

毫不示弱地回击,立下目标,徐悲鸿不仅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付出了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勤奋、刻苦证明了自己、也为祖国争光。让那些高傲的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对中国人不仅没有歧视和侮辱,反而更多的是称赞和佩服。读着描写徐悲鸿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傲骨的语句,深深地感受到他爱国的可贵精神。

不知怎的,读着这篇文章,我渐渐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总是把“未来”“梦想”“要爱国”挂在嘴上。听别人讲起、自己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各种瞧不起、欺凌、侮辱,心中总会产生一股子怨气和愤怒,总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总是幻想自己成了科学家、大文豪。不付诸实际行动、整天空讲,总是在讲些有的没的,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读了这篇文章,我好好地反省自己。应该像徐悲鸿一样立下目标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不是只会讲,我还是小学生干嘛要想那么久远、空大的事,目前能做的实际行动就是好好学习,让知识填充现实,让事实变得丰满,只有打好努力学习的基础才有资格去谈为国效力。

事实告诉我: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开花。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3

徐悲鸿正是风华正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孤身一人,远渡重洋,克服了路途颠簸,来到当时世界上风靡一时的画都——法国巴黎求学。居然“东亚病夫”这顶强加的帽子早他落户,外国学生对他的冷嘲热讽接蹱而来,甚至不可避免拳脚相加。徐悲鸿犹豫了、彷徨不定,深深地体会到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的道理。“我是中国人,为祖国争光是我的责任”——他终于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发愤刻苦学习,并受到了法国有名的艺术家拉蒙先生的指教,多次在隆重的巴黎绘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巴黎的美术界。他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反复的阅读,让我幼小的心灵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拍案叫绝,时而五味翻腾,时而默不作声……“昏睡百年,国人渐以醒……”爱国武术大师《霍元甲》主题曲竟随着我的“大鹏展翅”雄壮有力的唱出。“干什么呢?一个姑娘家,想什么样?”被异样的举动惊诧的爸爸吼道,怒气冲冲的走上前来,瞟了一眼摆在课桌上的书,“你连个字都写的一塌糊涂,还学什么霍元甲、徐悲鸿?”

爸爸的当头棒喝让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是呀!像我一样的小朋友,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剧,都会被剧中的情节所感染:捧腹大笑、泪流满面、深恶痛绝。但是,对自己却是那样的放纵、姑息,从不严格要求,从不约束自己的言行。就连老师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竟然也给零落了。今天徐悲鸿的精神,爸爸的当头棒喝让我幡然醒悟——学而要思、学以致用,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徐悲鸿精神时刻鞭策自己,老师的教导左右自己。并把自己反思的心的体会在同学中交流,组成一个凝聚力特强的“学习徐悲鸿精神”团队。

让徐悲鸿精神世代永存,因为他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4

1916年,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语的徐悲鸿在蒋梅笙的好友朱了洲的带领下,登门拜访了蒋家。在饭桌上,徐悲鸿第一次见到了蒋碧微,此时她的名字尚叫蒋棠珍。蒋碧微梳了一条大辫子,前面留了刘海,俩人之间没有什么谈话。蒋碧微的母亲端上一盘清炒菠菜,徐悲鸿赞叹道:“红嘴绿鹦哥,吃了喜多多。”然后端上来一盘红烧豆腐,他又说:“红烧白玉满,下肚福满堂。”饭后,他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天下第一菜,宜兴蒋公馆”。徐悲鸿的幽默给蒋碧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徐悲鸿经常去蒋家,与蒋梅笙讨论诗词。蒋碧微每一次都会坐在一旁默默倾听,她的美丽也吸引了徐悲鸿的注意。俩人的爱慕之情悄然萌发。

可惜,蒋碧微在13岁时,由父母包办,与苏州的查家定了亲。祖籍浙江海宁的查家与蒋家同是官宦之家。所以,虽然徐悲鸿和蒋碧微情有所动,但备妆待嫁的蒋碧微还是刻意避免与徐悲鸿单独相处的机会。而意志坚定的徐悲鸿此时想到了私奔,蒋碧微再三思量之下,竟然同意了。在好友朱了洲的帮助下,他们私奔去了日本。临行前,徐悲鸿准备了一对水晶戒指,并在戒指上刻下了“碧微”二字,这是他给未婚妻蒋棠珍取的新名字。这一年,徐悲鸿22岁,蒋碧微18岁。为了给查家一个交代,蒋棠珍的母亲只有谎称女儿和自己去苏州游玩的时候暴病而亡,还给女儿办了隆重的丧事。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5

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当红领巾迎风飘扬,让我想起了祖国的辉煌历史,又想起了历史上祖国受过的屈辱,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而奋斗,而争光,而创造奇迹!这次我读了一篇文章——《徐悲鸿的故事》,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愤愤不平,也为那一回击而感到自豪。

文章讲的是徐悲鸿做为中国代表去巴黎深造的事情,遇上了一个外国学生,他在所有人面前嘲笑徐悲鸿,说:“中国人是愚蠢的,你们做什么都不行,天生就是亡国奴的命,更别说来深造了。”外国学生还声称中国是“东亚病夫”,这些话使徐悲鸿十分气愤,决定比试一番。后来,他的作品《箫声》、《琴课》震惊了整个西方。他对外国朋友说:“我不是天才,但我是中国的儿子,谁都不准侮辱她。”就这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感动不已。

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雄豪杰前仆后继,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不朽的诗歌。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为国争光,但我们却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经济和发展;从现在开始立下目标,有远大的理想,好好读书,以后才有能力去报效祖国;从现在开始珍惜国家资源,不浪费水、电、纸,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祖国是大家的母亲,她需要56个民族、多少人到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我们要永远牢记一句话——祖国在我心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尽自己最大的力去回报祖国。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6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7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许多人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一比,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有一位法国著名画家非常(喜欢 喜爱)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到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做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8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9

为报效祖国而勤奋学习的中华儿女成千上万,他们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徐悲鸿学画的故事》,看后,我思潮起伏,被徐悲鸿的爱国情感动了。

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一位外国学生曾向他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料,徐悲鸿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外国留学生如此羞辱中国人民?徐悲鸿从此下定决心,勤奋学习,为祖国争光,为中华人民争光,让那个外国学生为自己所说的话感到后悔,让外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

周恩来曾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对,正是徐悲鸿的爱国情意,给他带来了自信心,给他带来了决心,给他带来了坚强的毅力。徐悲鸿开始苦学绘画,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他都坚强的面对。他忍辱负重,心中永远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国争光!

徐悲鸿是个多么杰出的画家啊!我敬佩的不是他的画技有多么高超,而是敬佩他那颗经过千锤百炼也不变的爱国心。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徐悲鸿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的勤奋学习,报效祖国。而我们——祖国的花朵,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难道不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长大后,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东方巨人矗立在世界最前方,让东方巨龙飞得更高更远吗?

让我们同徐悲鸿一样,把自己的爱国心转化成为国争光的决心吧!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0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闲着无聊,去姐姐的房间随手拿了一本书看看,一篇叫《徐悲鸿的故事》的文章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从中我认识到了这位伟大画家的另一面——爱国。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擅长画马。1919年至1927年有许多人出国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所以国外的人都看不起当时的留学生。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外国的学生用最恶毒的话来侮辱中国,一旁的徐悲鸿十分的愤怒,他不但严肃的反驳了那个人,还在后来的学习生涯中更加刻苦勤奋,在1924年时,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巴黎美术界。让当初瞧不起中国人的留学生,从心底升起了敬畏之意。

徐悲鸿,用一颗赤诚之心深爱祖国的画家。面对外界的凌辱与否定,知晓国内的残破与动荡,他没有自卑哀怨,没有自我否定,没有自惭形秽,有的是一腔爱国的热血,一颗自尊自强的内心,一个睿智的头脑,一身勤奋刻苦的精神。这样伟大的画家,他的画作也必将是举世无双。

爱国当如徐悲鸿。如今,韩国和美国联合在亚洲部署“萨德”,严重威胁着中国所以遭到中国等周边国家坚决反对。韩国在中国发展的乐天集团站出来表示支持自己的国家,无论从精神和经济。想来乐天的发展完全是中国人一手支持起来的,在中国有119家连锁店,经营的范围很广,每年的营业额数亿万计。若是他们出资来攻打中国,那真的是中国人用自己的钱来欺负自己。在国家面前,中国的民众自觉抵制韩国的产品,无论是美容保养品还是设计华丽的衣裳有多么诱人,零折扣也再无人光顾,因为平凡的我们也有一颗爱国的心。

读大学的姐姐跟我说:“恨过日本,恨过美国,现在恨韩国,反正我不管,祖国让我恨谁我就恨谁。”中国崇尚中庸之道,万事讲究平衡,不会去侵犯别国的利益,但是也决不允许别国来侵犯。中国人有的是底气和力量,因为14亿中国人在捍卫祖国这件事情上永远团结一心,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我们的国家。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1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许多人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一比,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有一位法国著名画家非常(喜欢 喜爱)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到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做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2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

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

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3

徐悲鸿公元1895年生于宜兴县一个穷教书的人家。早年的生活甚为艰苦,1942年他在一幅作品题诗中曾说“少小也曾锥刺股”,以此来形容他年轻时的生活艰难。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徐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为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对画画发生兴趣,那时就想学画。他父亲认为七岁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肯教他;但是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就偷偷地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他九岁的时候,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帮他的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添染颜色。但生活的艰难,仅仅十七岁,他便辍学到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养,他那时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以求换得买米之钱,但却被无情退回。他那时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那时,他常常吃不到饭,也找不到工作。——徐悲鸿甚至为此有过自杀的念头,据他后来回忆,他曾经狂奔到黄浦江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混浊而奔腾的汗水汹涌地冲击着江岸,轮船的汽笛尖锐地吼叫着,他解开衣襟,让无情的风刚打入他年轻的胸脯上。当一阵寒冷的颤栗从脚跟慢慢传递到全身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1915年,当人们都在用锣鼓爆竹迎接新年的时候,青年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拿到报酬,他的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了。

1916年,徐悲鸿考进震旦学院,攻读法文。他是穿着死了父亲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了这个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品逐渐受到社会的注意。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可是出国不久,因为内战,他的经济来源就断绝了。他经常干面包就白开水度日,并且不间断地从事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劳作。他用功锻炼素描,临摹古代的名画,并努力于国画和油画的创作,还给书店画书籍插图及写一些散稿来维持生活。

由于徐悲鸿曾经经历过艰苦的遭际,所以在他后来的一生中,凡是遇到年轻有为、肯用功吃苦的.人,或穷苦无告的人,他总是给予莫大的同情,并且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和鼓励他。1928年,他给当时的福建当局画了一幅壁画,画好后他辞谢了给他个人的金钱报酬,却提出要福建省派送两个青年出国学习艺术。这两个青年一位是油画家吕斯百,一位是雕刻家王临乙,二人后来学成归国,对我国艺术都卓有贡献。

30年代初,徐悲鸿游江西南昌,发现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在报刊上发表有关中国美术史的文章,很有见解,就约见了他,并替他写信向那时的江西省长熊式晖推荐,后于1933年将其派遣到日本留学。这位年轻人就是其后名满天下的画家傅抱石。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4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徐悲鸿爱国的故事读后感篇15

读了《徐悲鸿经历》一文,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文中主要写了徐悲鸿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绘画。年幼的时候,他在田间,不是长久地专注于青蛙,就是仰望蓝天,目送远去的雁阵。由于他对绘画的热爱,最后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绘画。他和父亲到处写字卖画,爸爸染上了浮肿,他的担子更重了。但是徐悲鸿经过努力,最终用自己的画笔为人类绘制了美好的篇章。

徐悲鸿的经历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和徐悲鸿一样,从小就热爱绘画。但是我只要想绘画,都可以随兴去画,不会因为没有纸张、没时间而发愁。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感受大自然。在游玩中,我惊奇地发现柳树的枝叶是下垂的,其它的树叶都是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在一次绘画课上,老师让几个同学上黑板画柳树。当时,大家都觉得十分简单,不以为然,但他们画的柳枝都向上了,而我画的柳枝是下垂的。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对绘画的情趣更浓了。

徐悲鸿不但热爱绘画,还总结出自己对绘画的主脑:”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我被徐悲鸿献身艺术的执着精神深深感动。我会把他的经历作为绘画的动力,为了自己绘画的梦想,坚持不懈地绘画出灿烂的明天。


推荐访问:徐悲鸿 爱国 读后感 徐悲鸿的爱国故事主要内容 徐悲鸿的爱国情怀 读徐悲鸿的故事有感 爱国人物故事读后感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后感50字 徐悲鸿的故事类似事迹 爱国人士的故事读后感 徐悲鸿的故事200字 徐悲鸿抗日爱国故事 名人爱国故事读后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