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增强党校教育特色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文章内容

新时代如何增强党校教育特色

2022-11-21 15:40:1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党校是我党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最大特色。同时,党校教育还包含有涤荡社会思潮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等特殊职责。现实中,党校教育在履行上述职责过程中还存在对角色定位不准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足、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以及在提高学员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短板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校特色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包括:通过教研活动强化党校教育的特色;加大研究力度,发掘我党的理论宝藏和历史财富;创新党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提升教学质量;多维度提高党校师资队伍水平。

〔关键词〕党校教育;党性;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5-0070-07

一、引言

党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因自身功能定位和使命不同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特色。具体而言,党校是我党培养干部的阵地,其教育的对象为党员干部,这就注定了党校教育应该以提高广大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保持党员队伍向党中央的对正看齐为核心目标。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種矛盾风险挑战对我党治国理政能力的考验前所未有,对党员干部能力要求之高也前所未有。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以及驾驭风险本领。这就对我党人才培养的阵地——各级党校如何在新时代加强党校教育的特色,满足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的培养要求提出了新挑战。

二、党校教育特色的内涵

(一)培养党员干部是党校教育的对象特色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历来重视党校工作。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就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1925年1月,党的四大重申:“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可见,在我党成立之初就将党校事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来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无论是在斗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1〕

(二)保障党员队伍“对正看齐”是党校教育的目的特色

党校不是世外桃源,党校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听到的、看到的问题很多,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会在党校汇聚,这就给党校提出了加强思想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2〕。毛主席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富有哲理地指出:“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3〕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同时这也是党校教育的必然使命。这也从教学目的的层面说明了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的学校,在政治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就是党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最大特点。

(三)用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支撑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党校教育的功能特色

当今时代,技术进步和传播手段的发展使得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话语权的争夺仍然呈现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样一种你死我活的状态。党校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担当重要角色:一方面,要坚持在政治原则,在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上要敢于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多渠道、多媒介传播正确价值观,从而达到对“噪音”“杂音”的净化作用;另一方面,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政府重大部署以及具有一定舆论影响力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这样才能通过实践效果使得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被社会所认可,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现实依据,而这是党校教育在意识形态层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区别。

(四)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内容特色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实践中是我党的看家本领。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领导干部到党校来学习的重点就是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

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在于党员层面必须通过党性来体现。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历来将德才兼备作为标准。而党性就是党员干部最大的德。正如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5〕而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即党性薄弱上。因此,各级党校自然应当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来培养领导干部的“德”。

基于以上原因,党校教育必然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校教育为核心内容,进而构成党校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特色。

(五)正本清源、涤荡思想是当前党校教育的时代特色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形势下,党校教育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阵地,对于提高党员干部应对新形势下各种复杂矛盾和斗争的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党校教育的特色应突出体现在及时跟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提供正确引领和学理支撑。同时,党校还应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发挥党校报刊、网站等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新形式下历史赋予党校教育的时代特色。

三、当前党校发挥教育特色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仍然薄弱

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狠抓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责任心明显加强,但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级党校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停留在较浅层次,离中央的要求以及党校自身的定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

第一,党校对自身教育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党校是我党培养领导干部的主要阵地,培养的重点是党性,这是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基点。诚然,领导干部做好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这些技能的培养不是党校的任务。党校的主业就是进行党性教育,这一点如果没有认识清楚,很可能导致政治方向的偏差。由此可见,党校天经地义的应当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才是党校应当担当的角色。

第二,没有将教学、科研资源集中于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由于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使得党校在教学资源分配上走上了大而全的误区,将有限的教学资源投入众多的领域,不仅不能突出重点而且还使得自身特色被淹没。实际上,当前各级党校仍然还在开设一些基础的专业课程,如经济类、政治类、公共管理类等等。

第三,教研活动没有突出“研”。教学是以教研为基础的,党校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停留在传统层面,教学效果停留在较浅层次,根本原因在于教研活动不足。缺乏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深入研究,自然就难以在教学观念、手段上取得创新、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自难提升。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足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因此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我党宝贵的理论财富和理论武器。然而,当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看就懂,没什么好学的,反而将西方理论和话语奉为金科玉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财富重视不够、挖掘不够、传播不够,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方面各级党校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一使命。

当前社会上甚至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存在一种思想误区,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完成,我们只需要运用就可以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一定是开放的、发展的,必将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其内涵〔6〕。所以,各级党校应当加大科研力度,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阐述新问题、解释新现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党校教育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师资队伍、成效考核、办学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呈现出教学形式单一、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等特征,进而导致了党校教育的僵化。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此外,随着我国党员队伍和公务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素养的不断提高〔7〕,他们对党校课程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向党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党校教育如果仍然墨守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学员的注意力从其他媒介中吸引过来进而满足党校学员们的需求,那么党校教育的教学效果显然是无从谈起的。

党校教育除了形式上的单一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僵化的特征。事实上,与教学内容相比,教学形式上的单调反而是一个等而下之的问题。当前,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还是媒体创新均强调“内容为王”,可见内容的重要性。党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学形式的丰富固然能够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真正能够体现党校教育特色的仍然只能是内容。但这一点恰是当前党校教育最欠缺的。目前各级党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中特”理论为重点,但由于无统一教材和大纲,只能采取专题教学的模式〔8〕,内容上缺乏体系性和完整性。此外,各级党校对我党革命、建设时期很多宝贵经验缺乏系统的梳理,其中很多体现我党卓绝智慧的事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值得今天借鉴,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和宣传使得这样的优质素材没有普遍成为教学内容,这也是造成当前党校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单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教学针对性不强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但党校教育尤其是地方党校在这一块上是存在短板的。事实上,在党校接受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工作,自然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话语体系。显然,对于不同的受众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匹配不同的课程设置。然而,现实中各级党校很难做到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更不用说匹配专业的师资力量了。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脱节。比如在面向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精准扶贫”相关课程时,就需要匹配有农村扶贫经验的教员来进行,这样才能在教员和学员之间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同样的,在课程设置上就应当围绕国家扶贫的政策、扶贫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来展开,否则,如果对于来培训的学员都采用雷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那么教学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当然,这也对党校的教学和教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党校教育对提高学员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短板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及十九大报告均对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向各级党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各级党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短板。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党校的师资结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党校师资队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党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锻炼,也很少进行系统培训导致教师学识水平跟不上形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党领导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提高,使得部分党校教师在经历和阅历方面不如学员。

除此之外,党校的科研导向也未能起到对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的引导作用。科研是党校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活动,党校教师可以提升相关領域的学识和锻炼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科研资源的分配体制自然会对党校师资能力的塑造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党校自身的职责也要求其更多的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党校目前的科研体制基本上是遵循高校科研的制度安排,很难体现出党校自身的特色需求,自然也就难以调动党校师资积极性向党校特色需求靠拢,进而无法改变党校教育中既有的人才结构问题。

四、对强化党校教育特色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夯实党校教育内容特色的基础

党校教育要帮助学员增强看齐意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再训练有素的部队也经常要喊看齐,而且要天天喊、时时喊。”党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党员干部向党中央对正看齐。党校就是要堂堂正正的进行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是党校最大的特色。在明确了党校教育自身定位后各级党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加强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研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核心地位。各级党校首先应当在课程安排上保障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课时安排,同时应当逐步减少甚至完全排除专业课程的课时,将主要的教学资源集中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上来,这样才能保障党性教育的特色和党校姓党的本色。

第二,以“研”促“教”,“教”“研”并重。传统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的。尤其是在当前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将学员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来,这使传统的教学活动难免流于形式。而新的教学形式,如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能让学员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提升学员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吸引学员注意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热情,很好的起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作用,正所谓“井冈山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胜过教科书上的千言万语”。然而,井冈山只有一个,而全国党校众多,各级党校需要结合自身条件来设计教学形式,可见教学形式的创新需要教研活动作为支撑,科研对教学具有导向性,各级党校应当加强对科研活动的重视。

(二)加大研究力度,发掘理论宝藏和历史财富突出党校教育的内涵特色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理论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不断丰富和升华的。当前,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种情况下,党校应当充分发挥其科研、教学职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动对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并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并将其广泛传播。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其次,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言,开放性是其主要特征,也是其科学性和战斗力的有效保障。党校应当紧跟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最后,党校要发挥自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认真研究党的思想理论,加强党的理论体系建设,更加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和中国主张,进而实现占领国际话语权高地的目的。

除了理论宝藏外,我党革命、建设过程中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也是我们的历史财富。这个过程中凝结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而且对今日社会所面临的矛盾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比如上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在货币发行过程中所运用的金融理论和技巧就与当下的“石油美元”异曲同工。但以毛泽民为代表的苏区银行的筹备人员运用这一先进的金融理论却比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早了整整40余年,这样的智慧难道不值得今天中国所进行的金融改革借鉴吗?实际上,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类似的经验还有很多。各级党校应当结合自身的要素禀赋,积极发掘这一历史财富。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素材,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枯燥。

(三)创新党校教育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突出党校教育的手段特色

党校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是党校教育必须克服的拦路虎。这一问题不解决,党校教育的特色就难以发挥。应当积极探索教学形式的创新,引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警示教育、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其中,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你听我讲”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以及学员和教员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学更是将学员带入真实的环境中,让学员在亲身经历后获得真实的感悟,这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入脑、入心。实际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的一点在于要转变党校教育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增强学员的参与度与代入感,发挥学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员勇于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从而使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员之间能够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除了教学形式创新,党校还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党性教育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性教育内容的设置。 党校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员在接受教育时产生代入感,从而与革命先辈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需要党校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比如人民日报在十九大期间推出的《史上最牛团队这样创业!》用快闪的形式讲述党的创业史,连接党史与当下年轻人的奋斗,唤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共鸣。当然,要达到类似的效果,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也为党校的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不仅要求党校要对既有材料进行挖掘,还要具备一定的传媒知识和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可以说是对党校教育提出的有一个挑战。但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如果党校教育不能有效运用新媒体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针对党校教育的对象特色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因材施教

党校的学员大多来自一线单位,他们各自承担的角色和工作不尽相同对党校教育的需求也就不同,因此党校教育应当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而差异的原则应当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显然,有针对性的授课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党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受教育方的实际情况,做到差异化教学。比如针对海关的学员,应当适当增加“一带一路”方面的课程,而对于从事农村工作的学员则应适当增加“乡村振兴”方面的课程。此外,差异化教学对党校的教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教员没有从事过农村工作却在给学员讲解乡村振兴自然就难免照本宣科,而教员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缺乏深入了解,自然也就难以在“关检一体化”上与海关学员形成共鸣。

而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党校的教员绝大多数是职业教员,除了党校日常的科研和教学活动,自身很少有从事其他工作的背景和经历。这就要求党校自身必须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而这种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斋中,必须走出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充当社会主义实践的实验室、研究所,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第一手的经验,才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才能培养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员,从而避免党校教育陷入“本本主义”和“黑板教学”。

(五)多维度提升党校师资队伍水平,为履行党校特殊使命打下人才基础

由于党校教育培训对象和目的不一般,因此也就要求党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一般。这就要求党校内部将人才作为核心战略,积极实施党校系统的“名师工程”。通过多种途径造就一批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各级党校要结合自身条件运用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综合运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手段,增强党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探索建立党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其次,应当建立党校教师轮岗培训机制。建立系统的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的人才流动制度,提高党校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校教师对国情党情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应当建立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培训制度。最后,应当建立适合党校教育特色的科研体制,引导各级党校积极将科研资源投入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上来。党校科研与高校科研有所不同,其实践色彩较浓,是培养青年人才的大好平台。可以探索在科研立项的基础上,以既有决策咨询制度为基础建立实验室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决策咨询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能够通过实验室的运作培养大量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干经验的人才,进而更好的满足党校教育的特色需求。

〔参考文献〕

〔1〕〔2〕〔4〕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11.

〔5〕鄧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6〕崔海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威力〔J〕. 求是,2018,(8).

〔7〕〔8〕吴兆华,刘佳.关于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探讨〔J〕.党政研究,2016,(3).

【责任编辑:陈学明】


推荐访问:党校 新时代 增强 特色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