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会计研究论文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度会计研究论文10篇

2023-10-10 09:4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会计研究论文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理论型人才难以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瓶颈。如何缩短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是急需解决的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研究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研究论文10篇

会计研究论文篇1

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理论型人才难以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瓶颈。如何缩短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指出了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简单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材一般采用当前市场上流行、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子系统,让学生掌握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教学一般设置72课时左右,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由于课时不足,一般只教学生“总账系统”和“报表”,或者增加“工资管理系统”或“固定资产”系统,而“购售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均无法讲授。由于ERP财务管理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体系庞大,仅靠部分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本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中全部的会计功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操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尽管教学方法多样,但因该课程的应用性极强,以上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仍显不足,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考核方式以知识点把握为主,能力目标突出不够,且方法单一

课程考核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但多年以来,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考的是知识点,只关注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注重理论不注重能力的单一课程考核方法。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岗位训练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能力、就业率,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髙职高专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是当务之一。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ERP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但涵盖的知识面广,而且实践性极强,这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而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许多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繁重的授课任务,使他们无暇更新会计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老化,实践技能不强,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实训条件建设滞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在于配备相应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一些高校虽然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人,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训能力、实训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方式和路径

(一)切实的教学目标

根据调查,企业对财会人才会计电算化能力需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财务软件的维护,因此要改变只注意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而应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使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及方式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重点考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等几个因素。一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必需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大部分时间以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自己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二是分组训练,加强团队意识培养。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就某一项技能进行反复强化训练,缺少不同岗位之间配合意识的训练。因此,需要在原有训练内容基础上补充相互配合完成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指定不同的岗位,通过大家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三是安排参观学习,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过程。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流程及任务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因此,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三)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选择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过程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的练习态度、配合意识、操作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结果考核中,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人教学体系,把学生考证成绩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四)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安装先进的ERP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那么将会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二是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五)突出教师自身技能过硬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专业教师应掌握以下技能: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二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三是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等。专业教师获得这些能力的途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训课。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在学校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人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六)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单位对此都持谨慎的态度。但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可以到企业去参观学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还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联合拓展代理记账等业务。这种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训室里的模拟数据实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选拔优秀人才,免去了员工岗前培训的过程,节约企业的培训费用。只有找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结合点,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会计研究论文篇2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的经济模式所取代。而新的经济模式促使新的财务会计理论产生,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改变,从而创建了一些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理论。但是,在这个发挥暂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就使得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相对受限。本文针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实际状况加以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传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会计理论也必须要进一步做出调整。现代化会计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细则进行了调整,并且使得财务会计理论更加符合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难免会制约着现代化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故而必须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以保证其实用价值。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

现代财务会计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其是相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而言。从资产经济到知识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会计模式也在这个背景下有所转变。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现代财务会计。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中主要包涵如下内容:

1.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其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具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等。会计目标当前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引导与出发点。而在实践中,会计目标也是其会计运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个目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作为,能够让整个会计活动相对完整。

2.会计前提

会计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多个内容上。当前,会计的前提也主要是在其范围的规范以及会计要素的明确这两个方面。在经济方式相对改变的今天,传统的会计要素已经转变,会计范围也相对扩展。这就使得其作为会计前提作用相对削弱。因此当前会计前提是满足其行为的重要内容。

3.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一般包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另外,会计要素其实也包涵了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等多个内容。在会计理论中,这些内容都是会计的重要组成。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传统的资本会计运作到当前的现代化财务会计模式,会计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企业状态描述,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其对于这个持续的认识相对缺乏。其对经营时间的认知不正确。然而,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必须要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为基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现代的经济形式而提出,其对于持续一次更加全面,其对于持续经营概念也相对符合经济发展。

2.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实际上是针对固定时间段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的渠道相对增多,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会计信息,但是这部分信息是否真实,有用,却成为企业利用所困扰的一个问题。会计分期的概念就在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个变化。

3.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概念是建立在货币价值的一定上。而当前货币价值却很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作为商品的量化,其也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果单纯的依靠货币来进行计量,那么很容易导致其与经济发展脱节。在这种状况下,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研究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已经有所发展,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缺失,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而被弥补。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如下几点的认知。

1.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当前会计运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手写等模式,并且,涉及了一定的软件应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也必须要趋于科技化。其中涉及的计算方式必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

2.人员素质的提高

无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其最终的发展因素都是人。相对应的人员在不断的知识运用中发现其与社会的脱节,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达到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加以更新,让其充分认识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更新。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在传统会计的约束下,这种新型的会计模式还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例如人才。这就需要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各个部分,从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着手,以达到发展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现代财务会计充分满足新的经济需求,必须要对其内容加以反思,从而使得其使用价值提高。本文从其会计报表创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变化、会计形式多样化等内容来进行发展评估,希望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一)——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上)[J].财会通讯,20xx(1):6-9.

[2]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57-258.

[3]戴芳。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xx(1):52-53.

[4]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8):175.

会计研究论文篇3

摘要: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在我国存在发展缓慢、劳动者的权益未能明确界定以及至今未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等问题。应完善用人机制,降低企业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明确劳动者权益,鼓励企业加大资源的投资力度,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促使潜在劳动力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 人力资源;权益;应用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的会计分支。人力资源会计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了,中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停滞不前,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

一、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

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看,对“人力资源”的归集和分配,只是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革,账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以现时重置成本计价,有重置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问题,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

(二)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

由于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径庭且过于繁琐。因此,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三)未能明确界定劳动者权益

企业因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付出一些代价,特别是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从投资者立场看似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人力资产上的那部分支出并不足以说明所有权的归属。劳动者权益和确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弗兰霍尔茨就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资源的人所引起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这种开始意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所做的探索,为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增设一些相应的会计科目,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信息能够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传统会计程序变通取得。对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这部分内容已经论证得较为全面,并且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归纳人力资源成本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原始成本;

(2)追加成本;

(3)使用成本;

(4)安置成本;

(5)流动成本;

(6)机会成本;

(7)沉没成本;

(8)重置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具有局限性。首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只是管理会计的简单扩展;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对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良,即依据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只是将传统会计中列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费用,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并予以资本化计量为人力资产价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资源历史成本会计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进行计量,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最后,人力资源成本没能明确人力资源所有权的归属。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却是可以计量。常见的计量方法有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工资报酬折现法、拍卖价格法、随机报偿价值法等。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能够避免传统会计因无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而低估企业整体价值的弊端。它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已创造的或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进行计量,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潜在或现实价值数量化,从而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企业资源信息。同时它也能促进企业管理当局更注重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个人价值以及组织价值对企业价值增值的潜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它在承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价值的分配权。

这种权益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法定的劳动者权益,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利益而以法规形式明确从成本与费用中计提的补偿性劳动者权益,按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当时的生活资料的价格确定。

二是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劳动者权益以及劳动者的实际贡献,进行资产性收益分配和劳动者权益的收益分配后,划归劳动者权益部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如效益工资),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明确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劳动者权益会计为实现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提出了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这四个概念。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相对应,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似于实收资本。劳动者权益概念的确立则是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关键。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

其包括: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在把前四个概念引入会计等式后,劳动者权益会计就将传统会计等式重构为:

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这一公式表明,在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体系内,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项首要经济资源,并视同一项最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权益的体现,还将以知识性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如何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一)降低企业人才流失的损失,保障投资收益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仅占工资总额的1.5%),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资本化,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势必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这使得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受到严重阻力。与国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的用人策略。外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他们一方面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等待遇;一方面有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据统计,外资企业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70%来自国有企业。

(二)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建设基金严重短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唯有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其潜力有待开发。我国经济建设中人、财、物三大资源的特定格局决定了资源开发既不能以物质资源开发为中心,也不能以资源开发为中心,而只能扬长避短,走大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子,使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资源优势,这是我国资源开发战略中最为明智的选择。

(三)明确劳动者权益,共同分享剩余利润

现行会计制度中只有物化资产,没有人力资产,将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因为没有体现人力资本,劳动者与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不能明晰,劳动者失去了分配剩余价值的资格。

总之,人力资源会计尤其是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推选,促使人们从单纯的人事关系组织,转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把人力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视同一项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其理论是会计的一种创新,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易庭源 怎样开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J] 会计研究。

[2]袁振兴 论劳动者权益的性质[J] 会计研究。

[3]罗春艳 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账户体系[J] 财务与会计。

会计研究论文篇4

摘要: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在我国存在发展缓慢、劳动者的权益未能明确界定以及至今未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等问题。应完善用人机制,降低企业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明确劳动者权益,鼓励企业加大资源的投资力度,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促使潜在劳动力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 人力资源;权益;应用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的会计分支。人力资源会计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了,中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停滞不前,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

一、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

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看,对“人力资源”的归集和分配,只是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革,账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以现时重置成本计价,有重置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问题,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

(二)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

由于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径庭且过于繁琐。因此,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三)未能明确界定劳动者权益

企业因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付出一些代价,特别是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从投资者立场看似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人力资产上的那部分支出并不足以说明所有权的归属。劳动者权益和确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弗兰霍尔茨就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资源的人所引起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这种开始意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所做的探索,为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增设一些相应的会计科目,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信息能够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传统会计程序变通取得。对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这部分内容已经论证得较为全面,并且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归纳人力资源成本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原始成本;

(2)追加成本;

(3)使用成本;

(4)安置成本;

(5)流动成本;

(6)机会成本;

(7)沉没成本;

(8)重置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具有局限性。首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只是管理会计的简单扩展;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对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良,即依据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只是将传统会计中列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的费用,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并予以资本化计量为人力资产价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资源历史成本会计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进行计量,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最后,人力资源成本没能明确人力资源所有权的归属。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却是可以计量。常见的计量方法有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工资报酬折现法、拍卖价格法、随机报偿价值法等。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能够避免传统会计因无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而低估企业整体价值的弊端。它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已创造的或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进行计量,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潜在或现实价值数量化,从而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企业资源信息。同时它也能促进企业管理当局更注重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个人价值以及组织价值对企业价值增值的潜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它在承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价值的分配权。

这种权益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法定的劳动者权益,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利益而以法规形式明确从成本与费用中计提的补偿性劳动者权益,按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当时的生活资料的价格确定。

二是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劳动者权益以及劳动者的实际贡献,进行资产性收益分配和劳动者权益的收益分配后,划归劳动者权益部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如效益工资),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明确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劳动者权益会计为实现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提出了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这四个概念。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相对应,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似于实收资本。劳动者权益概念的确立则是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关键。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

其包括: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属于劳动者的部分。在把前四个概念引入会计等式后,劳动者权益会计就将传统会计等式重构为:

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这一公式表明,在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体系内,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项首要经济资源,并视同一项最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权益的体现,还将以知识性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如何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一)降低企业人才流失的损失,保障投资收益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仅占工资总额的1.5%),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资本化,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势必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这使得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受到严重阻力。与国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的用人策略。外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他们一方面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等待遇;一方面有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据统计,外资企业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70%来自国有企业。

(二)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建设基金严重短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唯有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其潜力有待开发。我国经济建设中人、财、物三大资源的特定格局决定了资源开发既不能以物质资源开发为中心,也不能以资源开发为中心,而只能扬长避短,走大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子,使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资源优势,这是我国资源开发战略中最为明智的选择。

(三)明确劳动者权益,共同分享剩余利润

现行会计制度中只有物化资产,没有人力资产,将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因为没有体现人力资本,劳动者与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不能明晰,劳动者失去了分配剩余价值的资格。

总之,人力资源会计尤其是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推选,促使人们从单纯的人事关系组织,转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把人力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视同一项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其理论是会计的一种创新,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易庭源 怎样开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J] 会计研究。

[2]袁振兴 论劳动者权益的性质[J] 会计研究。

[3]罗春艳 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账户体系[J] 财务与会计。

会计研究论文篇5

众所周知,会计本身就是在和资金打交道,而企业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资金,资金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对象决定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资金营运、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和分配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积累和分析,科学预测未来。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对会计工作进行思考,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适合实际的会计工作发展方略,才能够使会计改革继续深化,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尽快适应经济的发展。煤矿行业也不例外,自始至终煤矿行业一直重视自身行业创新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会计管理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须对还存在传统管理现状的煤矿企业进行创新管理,从而为提高会计管理质量、企业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 煤矿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

伴随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其中也包括了掌握企业“经济大权”的会计管理,因此要求会计管理人员需要有先进创新的管理理念,但现状是企业会计相关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不能正确意识到会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是其中现状之一,缺少创新的管理模式,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这些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会计管理的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

1.2 会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如今,有一部分煤矿企业在会计管理方面没有参照我国的《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相对混乱。会计工作人员无法借助于相应的规定将加工改造后的财务信息和特定的非财务信息、有可量化的和非量化的、实际的和预计的、历史的和未来的、会计的和统计的、精确的和粗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技术的和经济的、资本的和非资本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等信息进行相应有序的整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会计发展在企业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相关的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相对部门间的协作意识薄弱,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企业无法高效运作,无法取得更高的效益。

1.3 会计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正处于改制期(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因此更多的企业对资金管理制度也相应地提出更高的标准。由于会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较多,所需要的专业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很难与实际的管理软件达到最终的兼容与共享,所以导致会计工作管理人员忙碌于审核资料以及数据的统计等相关事务,大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管理制度混乱等现象发生。

2 煤矿会计管理工作创新的相关措施

2.1 构建稳定长效的工作思路,打牢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根基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和工作职责,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一个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紧紧围绕财政经济中心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宣传贯彻《会计法》,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管理规范的会计工作机制;两手抓紧,就是抓会计人才培养和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三项改革,即会计法制改革、会计机制改革、会计监督改革;四个建设,即会计诚信、会计队伍、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化;五大措施,即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抓住重点、创新服务、量化考核。

2.2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国家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促进财务工作的发展,保障财务的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这就要求煤矿企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管理体制。在建立宏观的管理机制的时候,可以从下面三点出发:首先,要对煤矿整体有一个了解,建立一套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这一体系建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工作内容的转变。以前的工作重点往往是以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工作,在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后,就要把工作的重点慢慢转移,着重放在管理和监控方面,这也是现代会计管理发展的大方向。其次,是对煤矿企业法人的管理结构,这项工作不能盲目地开展起来,要先对自身的企业有一定的认识,结合一些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不严的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对这些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对资源进行最后的整合和统一管理。最后,在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时候,要把财务管理这一中心理念贯穿到整个过程中,这样既可以活跃经济活动,又可以保证企业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

2.3 提高煤炭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在制定一套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之后,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就成为下一个工作重点。为了保证新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开展,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就要求企业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一,加强道德修养的"培养。企业的财务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命门所在,容不得一点的马虎,而财务管理人员又恰恰掌握着一个公司的财务大权,在受到利益的诱惑之后很容易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对一个企业的打击又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要求企业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清正廉洁的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进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创优与竞争意识。现在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在工作中没有创新精神,鉴于这种现象,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每个季度或者年度,按照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进行一定的奖惩,并对优秀的员工特别的奖励,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的员工,可以记录到考核黑名单。实行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员工的工作竞争意识,使其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敢懈怠,另外还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使员工在工作以后还可以不断学习到现代新的会计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4 立足大局,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企业管理预算的核心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财务预算是以企业的整体预算和资本的预算为基础对资金进行系统合理的安排,这其中也包括多种不同项目预算组成的财务指标体系。对于煤炭这种特殊的行业来说,财务工作要立足于整体大局,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结合起来,以整体的财务预算保证企业的平衡发展,以求取得利润的最大化。财务部门也要积极利用反馈回来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结合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度、执行差异和最终财务流向等财务信息,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的健康运转。

3 结语

财务工作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从多角度出发,对如何加强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旨在帮助企业在加强会计管理创新时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会计研究论文篇6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新的经济模式所取代。而新的经济模式促使新的财务会计理论产生,也就是所谓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改变,从而创建了一些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理论。但是,在这个发挥暂中,难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这就使得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相对受限。本文针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实际状况加以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知识经济的出现给传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会计理论也必须要进一步做出调整。现代化会计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会计模式。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细则进行了调整,并且使得财务会计理论更加符合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难免会制约着现代化财务会计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故而必须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以保证其实用价值。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

现代财务会计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其是相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而言。从资产经济到知识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会计模式也在这个背景下有所转变。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现代财务会计。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中主要包涵如下内容:

1.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内容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其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具体需要提供哪些信息等。会计目标当前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引导与出发点。而在实践中,会计目标也是其会计运作的最终目的,在这个目的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作为,能够让整个会计活动相对完整。

2.会计前提

会计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多个内容上。当前,会计的前提也主要是在其范围的规范以及会计要素的明确这两个方面。在经济方式相对改变的今天,传统的会计要素已经转变,会计范围也相对扩展。这就使得其作为会计前提作用相对削弱。因此当前会计前提是满足其行为的重要内容。

3.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一般包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另外,会计要素其实也包涵了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等多个内容。在会计理论中,这些内容都是会计的重要组成。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

从传统的资本会计运作到当前的现代化财务会计模式,会计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企业状态描述,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其对于这个持续的认识相对缺乏。其对经营时间的认知不正确。然而,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必须要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为基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是基于现代的经济形式而提出,其对于持续一次更加全面,其对于持续经营概念也相对符合经济发展。

2.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实际上是针对固定时间段对会计信息的`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的渠道相对增多,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会计信息,但是这部分信息是否真实,有用,却成为企业利用所困扰的一个问题。会计分期的概念就在这种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个变化。

3.货币计量概念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概念是建立在货币价值的一定上。而当前货币价值却很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作为商品的量化,其也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果单纯的依靠货币来进行计量,那么很容易导致其与经济发展脱节。在这种状况下,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完善。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研究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已经有所发展,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缺失,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而被弥补。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如下几点的认知。

1.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当前会计运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手写等模式,并且,涉及了一定的软件应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也必须要趋于科技化。其中涉及的计算方式必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

2.人员素质的提高

无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其最终的发展因素都是人。相对应的人员在不断的知识运用中发现其与社会的脱节,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达到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对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加以更新,让其充分认识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更新。

四、结束语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在传统会计的约束下,这种新型的会计模式还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例如人才。这就需要现代财务会计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各个部分,从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着手,以达到发展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现代财务会计充分满足新的经济需求,必须要对其内容加以反思,从而使得其使用价值提高。本文从其会计报表创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变化、会计形式多样化等内容来进行发展评估,希望能够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一)——西方规范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及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上)[J].财会通讯,20xx(1):6-9.

[2]王杰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57-258.

[3]戴芳。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xx(1):52-53.

[4]刘鸿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8):175.

会计研究论文篇7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的会计电算化内容控制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通过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公路的成本费用,进而提高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也包括了多方面内容。本文也主要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以及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前言

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也成了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也开始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数据系统来加以完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路成本核算体系,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加强高速公路爱物会计管理的质量,这对于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加以体现:首先,高速公路的绩效考核指标也是高速公路费用支出的成本考核的主要妮儿,在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对于公路成本的核算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且对于提高公路企业的还贷能力和金融信用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目前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可以有效的和高速公路计划定额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也能够游侠偶读保证费用开支能够具有更多的依据,财政预算的实施也更具科学性。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公路成本核算体系,公路企业可以对每个单位的成本项目进行单个逐一的控制,从而有效的完善公路的计划定额管理,并且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中也会制定出相应的开支计划,按照计划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从而保证资金的利用率能够达到最大化。

三、内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内部控制的应用

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公路保养的费用以及各项业务成本的费用管理都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质量,从而保证有效的做好公路费用的成本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对于商品和服务支出内部成本核算的处理

商品和服务支出成本是公路经营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了公路企业的办公费用、水电费用以及交通费用等,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职能部门作为核算的基本对象,同时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将费用收益这作为费用的主要承担人。会计电算化中包括了四级学科,其中“事业管理费”是一级学科,“经营管理费”为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和四级学科都是按照彩照决算口径一级费用的明细程度来进行设定的,而五级的学科中对于会计电算化软的辅助部门核算模块对一级成本核算项目的具体路线进行设置,同时二级成本核算项目中的相关内容也需要通过五级的学科来加以设置。其中具体的核算操作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在车辆的单核算方式来进行确定本月车辆的各项费用支出时,车辆行驶路程以及用途对于确定车辆成本费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中车辆的成本费用数据的录入以及费用使用在成本核算体系中也可以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辅助管理模块来加以实现,这样对于核算内容也能够更加清晰化。

(二)会计电算化对于公路保养费用成本的处理

现如今公路保养的费用所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有路面的养护、桥涵的养护、绿化养护、隧道养护、附属设施的养护以及道路巡查等几个方面内容。路面的养护主要是指对路面的路基进行的养护,同时公路路面的清洁、对公路出现裂缝的处理以及公路路面不平整的修复等都是日常路面养护的重要工作;桥涵的养护主要是对桥涵以及构造物的清洁、维护和相关的防腐工作等,桥涵养护在公路养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公路安全的重要手段;绿化养护是对公路周边的绿色植物进行的养护工作,包括了施肥、洒水以及修剪等各项工作;公路的隧道养护主要是对公路隧道的清洁和检查维护等,其中包括了一些土建工作;附属设施养护是对公路的护栏、标志板等各项设施的养护;道路的巡查是公路的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员费用支出以及车辆的燃气费用支出等。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系统组织与管理控制

通过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分工职责等进行形式的控制就是组织与管理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对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岗位的智能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的系统管理工作主要有系统软硬件的管理工作,在技术上保证高速公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的超级口令的掌握,负责网络资源的分配和监控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从而有效的避免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及时的限制和发现错误及违法事件。

(二)规范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控制

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控制主要表现在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方面。其中操作权限控制指的是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操作,操作规程控制则指的是系统操作应遵循相应标准的操作规程以便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及作业事项,并形成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文件。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采用何种控制方式和构建完善的公路会计电算化控制体系也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厚元。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年14期

[2]朱艳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构建[J].管理学家,20xx年5期

会计研究论文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资本一体化的发展,会计职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会计市场的国际一体化和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使得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不断提高。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 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认识

我国会计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教育体系。但有许多人把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当作会计职业教育,我认为是不妥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一是对会计职业教育认识不清,二是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不够。分别说明如下:

(一) 对会计职业教育认识不清

会计职业教育是与会计知识普通教育不同的另一类教育。把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当作会计职业教育是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误解。会计职业教育是一种岗前、岗中的职业性教育,其培养目标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理论知识强、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教育必须服从于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将日臻完善,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新理论、新方法将不断得到应用,会计职业岗位就业标准也将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会计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岗位终身教育。而传统的会计教育是指会计知识的普通教育,即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育。它侧重于以现有的会计教材作为教学主导,通过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是会计专业教育,由于所用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并且忽略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会计法规教育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会计职业岗前教育。如果把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当作会计职业教育,就会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实务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不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 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认为记帐、算帐、报帐是会计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把会计工作当作一种被动性服务工作。由此造成我国会计人员的基础素质先天不足,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会计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要求而进行。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不够,是导致对会计职业教育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岗位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参谋岗位,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大约70%来源于会计部门。为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会计职业岗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内容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信息不但要继续服务于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以及社会事务管理者的需要,同时还要服务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需要;不但要服务于国内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还要服务于境外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别是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过程中,及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领域和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就对会计职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新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还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经济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和经营过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还应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建立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必须立足于服务会计职业岗位新要求。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动态的教育管理模式。

二、 建立会计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为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就业标准不断变化的要求,我们应该对适合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我认为,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应该是一个包含职前、职中和职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动态教育模式,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应该由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教育任务。因此,建议建立“三教一体”的动态会计职业教育模式。“三教一体”即岗前职业教育,岗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资格教育及岗位考核体系。

(一) 岗前职业教育

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主要指会计职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教育,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其目的是通过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懂得会计准则等法规,会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具有表达、沟通、思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观念,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应着不同的就业标准,会计职业岗前教育可以并存于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等不同层次教育中。在各层次的职前教育中,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学术目的为主”的职前教育,另一类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的职前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它们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以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与传统的学校会计教育不同,会计职业岗前教育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就成为一个专业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会计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会计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的新需求。

(二) 岗中继续教育

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指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整个过程中的职业性再教育。包括就业上岗初的熟悉岗位特点的短期培训和长期的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因各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当前所处的经营状况不同,所以在有关会计人员上岗初,有必要组织他们进行熟知企业情况的短期培训教育,使他们了解企业,热爱企业,做好为企业努力工作的准备。这种教育应该由企业组织进行。长期的在岗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宽和提高,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岗位就业要求的不断变化的需要。这种教育应该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

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是会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人员队伍迎接科技进步和提高就业能力的需要,是适合会计改革形势和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所接受的常规教育,而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很多知识就会失去效能,人就会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就业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应该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保证必要的教育学习时间。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此已经作出一些规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 专业技术资格教育

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教育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取得不同的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而进行的教育。它与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不同。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是对会计新理论、新方法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不涉及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教育和考核。不同的技术岗位有不同的技术等级要求,需掌握与该技术等级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技能。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会计人员取得与岗位相适应的技术等级资格,如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考核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经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国家统一颁发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教育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从事教育的教学人员应具备比所承担的专业技术等级教育任务要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资格。

(四) 会计职业岗位考核体系

会计职业岗位考核是指对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其所从事的会计岗位要求是否相适应的考核。为保证会计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会计职业岗位考核体系。因此,会计职业岗位考核体系是会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会计人员的考核部门应该与会计人员的使用部门相分离。由特定的社会机构如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的实有专业水平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判断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从事该种会计职业岗位的资格,并发给相应专业水平的考核证书。用人单位不负责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水平考核,只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要求择优选择最适合该岗位的人员上岗,即凭证上岗。凡是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不能上岗,跟不上知识更新、不符合当前岗位要求的在岗人员要转岗或下岗。会计职业教育部门与会计职业岗位考核部门也要分离,即实现教考分离。

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上岗资格要求,如何评定上岗资格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会计职业岗位要求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岗位对应不同层次的要求。会计职业岗前教育的考核应由有关学校组织,以取得毕业证为合格依据。会计职业岗中继续教育的考核应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以取得合格证书为依据。会计职业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考核由国家统一组织,也以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为依据。会计职业的教育部门、考核部门和用人部门都应该给每个会计人员建立职业档案,详细记录其接受教育过程、考核结果及岗位工作情况,并通过联网互通信息,由此评审其是否具有上岗资格。用人单位如果使用了不符合上岗要求的会计人员,有关部门应对其作出处罚。教育和考核部门如果给用人单位提供了不合格的会计人员,用人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并可拒绝接收。这样可以实现会计人员的教育、考核、使用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因人设岗、用人唯亲,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立“三教一体”的会计职业教育模式,每个教育环节和不同的教育层次都应有法定的教学大纲和学习课时数。特别是岗中继续教育要每年定期进行和考核,并且是终身教育和终身考核。这样就能促进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建立“三教一体”的会计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体现职业性教育的特点。

会计研究论文篇9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相关监督监管制度薄弱

会计质量监督是会计工作的职能之一,而在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于利润利益的追逐驱使,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监督和监督管理机制制度很薄弱。于此同时,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治力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有的单位甚至3-5年才会进行一次大的会计和资产清查。如果再加上期间的人事调动和制度变革,就使事业单位的账簿出现了众多的“糊涂账”。从而使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运营管理雪上加霜,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违反相关制度,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二)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财务人员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管理层,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领导层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都不够重视,还有一些领导甚至凌驾于内部控制的个性制度之上,不仅没做好内控工作,还在遇到问题时宣扬所谓的“灵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威慑力度。此外,具体工作中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到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去,在一些领导层看来,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有可无。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会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生产、经营以及管理都离不开内控。这就要求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时纠正传统的管理观念,为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一)构建科学合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共性财务管理指导,而在实践中若想全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这就需要事业制定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整合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发展需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与各项管理制度为蓝本,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具有时效性的规章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內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时效性作用,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确保事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财务人员风险防范、规避意识的培养

事业单位要确保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培养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分配和控制风险、效益回报工作,使事业单位的投资结构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优化,促进事业单位投资效率的提升。此外,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定期举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使财务人员对基础性业务技能掌握的更扎实。首先,要对该领域内的财务法律法规全面熟悉掌握,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建立完整的执业准则,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其次,现代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仅掌握核算技能是远远不够,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从而全面把控单位的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真正的做到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这样更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会,鼓励全体财务人员在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心得,在交流中能够发挥出群体的优势,全体成员互相取长补短,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整体的提升。

(三)实现会计委派制以及岗位分离制度

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方法有很多,当下人们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会计委派制度。简单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方法理解为改革会计的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以及工资福利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下,会计人员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派驻的工作人员人事档案、职务免晋升以及工作调动等都由上级统一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财会人员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减少被委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具体工作中,不相容的职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这有利于实现不相容职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譬如出纳与审核、稽查与保管等职位,不得出现兼岗行为,且会计人员必须在一定的年限内进行轮换。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一些正常的开支,要经过各负责人签字之后才可以开展相关的业务,待业务完成这以后才能够进行报销。会计人员要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一旦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应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事业单位为了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改革完善,并要与市场经济步调相一致。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会计研究论文篇10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仅能够对上市公司运营管理状况做出反映, 而且能够为投资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在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定义、产生动机、粉饰手段以及社会危害做出简述基础上, 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识别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报表; 报表粉饰; 识别策略; 抑制策略;

一、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概述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指的是对会计报表进行伪造、变造的行为, 从而促使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呈现出的真实财务数据、现金流量数据等呈现为更好的状态。从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手段来看, 主要包括运用关联交易、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等对自身利润进行调节、运用资产评估对潜亏进行消除、将其他收益分为主营业务收益;从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动机来看, 主要包括应对业绩考核、增发新股、免遭退市、减少纳税、获取更好的商业信用与更多的信贷资金等;从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所引发的危害来看, 一方面这种行为的出现, 反映出了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以及外部监控体系亟待健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会误导投资人决策、弱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也正因为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 上市报表的会计粉饰行为引发了政府部门、债权人以及投资人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 如何有效抑制这种现象的出现, 也是政府部门与上市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识别策略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社会危害性, 决定了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必要性。而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有效的识别, 则是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有效抑制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 审计工作者需要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动机以及主导手段, 提升自身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识别能力, 继而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整体分析。

在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上市公司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现金负债表与财务报表附注, 是审计工作者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开展总体分析的重要依据。当然, 审计工作者如果单看一种资料, 很难发现上市公司会计公司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如果能够对这些资料进行结合分析, 那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的粉饰嫌疑将可能浮出水面。具体而言, 审计人员主要需要通过上市公司利润表重点了解主营业务利润占比情况, 从而了解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 如果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则说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能为虚拟财产, 而这也能够说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嫌疑;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流动资产变动情况, 如果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出现异常变动, 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应当持有怀疑态度;通过财务报表附注了解报表数字异常情况是否具有详细说明, 如果欠缺详细说明, 则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也存在粉饰嫌疑。

(二) 不良资产剔除。

在对上市公司进行不良资产剔除分析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主要可以运用两种方式来开展:首先, 审计人员可以对比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与不良资产总额, 如果发现上市公司中的净资产总额低于不良资产总额, 则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面临着严峻的经营管理挑战;其次, 审计人员可以对比上市公司资产增长速度、增长额度与不良资产的增长速度、增长额度, 如果二者增速呈现出较大差距时, 则说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粉饰现象。具体而言, 上市公司中的不良资产不仅包括上市公司的虚拟财产, 而且包括上市公司在运营中的亏损项目, 其中, 亏损项目包括存货跌价、应收款长期挂账以及投资项目长期无收益等。

(三) 关联交易剔除。

在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关联交易剔除主要是对关联企业利润进行剔除。在对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关联企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以及收入都来自于关联企业, 则审计人员需要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与关联企业存在不等价交换的交易。

(四) 关注资产重组。

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 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利用股权置换和资产置换等方式, 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的手段。在此过程中, 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巨额利润, 而使用关联交易方式, 使用自身的劣质资产、闲置资产交换优质财产。在对这种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需要对利润表中所体现出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益等作出重点审查, 从而确定上市公司置换资产的金额以及性质, 并确保这些内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有所体现。

(五) 关注存货计价。

在上市公司运营发展过程中, 存货计价中的后进先出法如果改为先进先出法, 并且物价处于上涨趋势时, 则上市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在会计报表上就会具有更高的表现。为此, 审计人员在对审计报表进行审查的过程中, 应当对存货计价方法是否存在变动给予高度关注。

(六) 关注虚拟财产。

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 存在将已经产生的费用当作待处理财产损失或者待摊费用等形式纳入负债报表当中的行为, 而事实上, 这些费用并不会为上市公司带来利润, 也不属于上市公司所具有的真实财产。如果这些费用进行长期挂账, 则只能说明上市公司具有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嫌疑。因此, 审计工作者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时, 需要对上市公司所具有得到虚拟财产明细进行关注, 特别是对于金额较大的虚拟财产, 应当重视查明为何没有有效处理或者没有有效摊销的原因。

(七) 关注纳税情况。

在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识别过程中, 如果上市公司纳税情况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则说明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存在报表粉饰现象以及利润操控行为: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资料与纳税资料存在较大差异时。虽然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上市公司财务资料与纳税资料不符并非个案, 但是如果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时, 则基本能够说明上市公司具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账簿与报表, 或者说明上市公司在内控管理环节具有明显缺陷, 导致财务管理总存在较多错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纳税金额较大并产生突然波动时。我国税法对上市公司缴纳税费的时间具有详细规定, 因此一般情况下, 上市公司纳税金额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波动。与此同时, 当某个行业利润下降而上市公司的税费却呈现出提升趋势时, 则上市公司也存在对报表进行粉饰的"嫌疑。

(八) 关注利息资本化。

上市公司在利用利息资产化手段对非资本性支出进行处理的基础上所开展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对资金进行使用之后, 审计工作者很难区分哪些属于资本性支出以及哪些属于非资本性支出。针对这种情况, 在审计工作者对这种报表粉饰现象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可以对上市公司在建项目所用资金在上市公司总资产当中的比例做出分析。一般而言, 利息支出资本化在上市公司总资产中所占据的比例与这一比例十分接近。如果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上市公司在建项目所具有的平均余额与规定利息率之积明显小于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时, 则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存在报表粉饰现象以及利润操控行为。

三、结语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广泛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粉饰现象来看, 应对业绩考核、增发新股、免遭退市、减少纳税、获取更好的商业信用与更多的信贷资金, 是上市公司对自身会计报表进行粉饰的重要动机, 而为了有效抑制这一现象, 审计工作者需要围绕上市公司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现金负债表与财务报表附注开展整体分析, 并在使用不良资产剔除、关联交易剔除等方法确保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浮出水面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所开展的资产重组、存货计价方式、虚拟财产、纳税情况以及利息资本化, 从而确保上市公司具有的会计报表粉饰行为得以及时发现, 继而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发展做出指导。显然, 这无论是对于推动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还是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治理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 20xx (2) .

[2]任风莲。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及防范研究--以绿大地财务报表粉饰事件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xx (21) .

[3]高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动因分析与识别研究[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xx (8) .

[4]刘战伟。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治理[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 36 (4) .


推荐访问:会计 研究 论文 会计研究论文格式 会计研究论文题目 会计研究论文格式要求 会计研究论文要求 会计研究论文格式模板 会计研究论文发表 会计研究论文投稿外审 会计研究论文字数要求 会计研究论文在哪里读 会计研究论文格式有目录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