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应激程度的影响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应激程度的影响研究

2022-11-29 10:20:09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纳入标准:年龄20~75岁;符合颅内动脉瘤手术指征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肺肝肾等疾病者;合并内分泌性疾病者;合并其他脑部感染或疾病者;精神病史者。对照组中包括男21例,女20例,年龄22~73岁,平均(56.9±5.6)岁,其中前循环18例,后循环23例;Hunt-Hess分级:Ⅰ级者20例,Ⅱ级者16例,Ⅲ级者5例。观察组中包括男22例,女19例,年龄23~74岁,平均(57.1±5.8)岁,其中前循环17例,后循环24例;Hunt-Hess分级:Ⅰ级者20例,Ⅱ级者15例,Ⅲ级者6例。两组性别、年龄、部位及Hunt-Hess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全麻后进行尼莫地平的泵入,以股动脉穿刺,并以3D3D弹簧成篮圈或微弹簧圈进行栓塞。观察组则进行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全麻后选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将脑池充分开放,释放脑脊液(侧裂池及脚间池),将凝血清除,探查病灶及周围情况,将瘤颈分离,并进行夹闭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GOS评分、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1、3 d)血清应激激素(Cor、NE及ALD)。GOS评分标准:其中1分表示死亡,2分表示植物生存,3分表示重度残疾,4分表示轻度残疾,5分表示恢复良好[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GOS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1周及4周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激素比较

由术前至术后1、3 d两组内血清应激激素均先升后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危害也较为突出,且本病的各个年龄段均可见,诊治需求较高[4-5]。本病如发生破裂,可导致颅内出血,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需求较高,其中以血管内介入及显微外科夹闭手术为主,且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肯定性研究均可见,但是两类治疗方式的研究结果差异也普遍存在,有研究认为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好,更有助于预后的改善[5-6],但也有研究认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其在控制创伤及治疗后尽快恢复方面更有优势[7-8],鉴于上述争议的存在,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更为必要。另外,应激激素作为反应机体应激程度的有效指标,其对于有创性治疗方式导致的应激程度具有直观反应意义,对其在上述两类治疗方式中的表达变化研究有助于了解治疗方式的创伤程度[9-11],并对术后的恢复效果与速度有一定反应意义。

本研究就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应激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1周及4周的GOS评分优于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1、3 d血清应激激素先升后降,但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差异不明显,说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的同时,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应激并未大于血管内介入治疗,说明其导致的机体创伤未显著大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与速度未造成更大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可取程度相对更高[12-15]。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尚可,故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印晓鸿,王远传,唐晓平,等.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效果[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6):1042-1043.

[2]孙怀宇,杜国新,田力,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7,33(8):819-820.

[3]孙书光,孙红卫,张鹏,等.后循环动脉瘤24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72-74.

[4]熊海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 上海医药,2017,38(13):40-41.

[5] Habibi Z,Miri S M,Sheikhrezaei A.Pituitary macroadenoma coexistent with a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 leading to subarachnoidal hemorrhage dur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J].Turk Neurosurg,2015,25(3):469-474.

[6]劉继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研究,2017,25(3):81-82.

[7]王磊,徐翀,刁玉玲,等.31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27-29.

[8]梁明礼,何海勇,秦峰,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6):572-575.

[9]许晶廷,程洋,田园园.显微外科夹闭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114-115.

[10] Mielke D,Malinova V,Rohde V.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microscopic and endoscopic ICG angiography in aneurysm surgery[J].Neurosurgery,2014,10(Suppl 3):418-425.

[11] Sherif C,Kleinpeter G,Mach G,et al. Evalu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wall thickness in experimental aneurysms:comparison of 3T-MR imaging with direct microscopic measurements[J]. Acta Neurochir (Wien),2014,156(1):27-34.

[12]江峰,吴淼经,邓军,等.Hunt—HessⅢ-Ⅴ级前循环动脉瘤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10):1062-1064.

[13]刘海鹏,郑克彬,单小松,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88例临床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3):282-284.

[14]姚庆东.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24-25.

[15]史明旭,李萌,刘京平.显微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J]. 医学综述,2015,21(16):3014-3015.


推荐访问:动脉瘤 应激 显微 外科手术 患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