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羌族民歌的分类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析羌族民歌的分类研究

2022-11-29 08:55:28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称作云朵上的民族,居住在汉族与藏族之间,其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羌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一样种类多且几乎是口口相传下来的民歌。本文将从羌族民歌的概念、羌族民歌分类的特征、羌族民歌分类考究、常见的羌族民歌类型研究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羌族民歌;分类研究;口口相传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55-02

一、羌族民歌的概念

羌族民歌是在民间产生的,大多和仪式、劳动、喜气悲痛的场景相结合,反映出人民生活的情景。大多数羌族民歌来源于节日民俗,也被称作羌族民俗民歌。民俗顾名思义指民间的习俗,另一类也包括民间的传承。仪式中演唱羌族民歌有利于传承羌族文化信仰;劳作中演唱羌族民歌能去除劳动中的疲劳感,调节劳作者心情,提高劳作者劳动效率;羌人演唱羌族民歌有利于发泄情绪。由于羌歌是口口相传,羌民族有语言无文字,许多原生羌族歌曲少有记谱下来,因此这些民歌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其音乐旋律也不断变化,一成不变原滋原味存续在民族社会里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羌族種歌总类多,少部分词意和语言来源地存在不符合的情况。单靠口口相传的羌族歌曲,其旋律节奏的传承也可能因为年长的老人由于记忆力衰退,存在少段落、少乐句的情况,导致羌族民歌的误传。这些问题都影响着羌族民歌完整的整理与传承保护,我们从事民歌教育的工作者,更要下乡采风、收集整理资料,尽最大努力去抢救羌族民歌。

二、羌族民歌分类的特征

羌族民歌是采用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通过三个阶段传播。一是最早的田野、民俗中产生的原生羌族民歌,二是在羌人中传承,三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在传承中创新。是不断变化的特征。羌族民歌所有类别都具有传承与创作性特征、演唱以及变异性特征。

(一)传承与创作性特征

羌族民歌的词曲作者是羌人自己,歌曲作品的产生是自然的,不加装饰和刻意谱写的。因此查找羌族民歌的首唱人信息难度非常大,姓名和性别以及出生年月都无从根据查询。羌族民歌由最开始演唱的单一性,随着传唱度越来越高演变成群众性,也由个性转变成了普遍性。在此过程中,羌族民歌的旋律和歌词也在适当地更替变化,来适应不同羌族地域的仪式、劳动和节日风俗。所以,羌族民歌是羌人整个民族的劳动智慧,而不属于某一个人的作品。

羌族民歌的传承与创作性是密不可分的,传承性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传承是对传统进一步继承。例如一首羌族民歌没有传承,只是凭空的创作性,其歌词内容毫无根据性,难以与羌人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的作品就不是羌族民歌。如羌族的“花儿纳吉”,很早以前是在羌人们嫁女时演唱的歌曲,在新婚当日老人、小孩都可以在新娘家唱“花儿纳吉”,唱出吉祥如意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现在每逢农历的十月一日羌历年,也会唱羌族民歌“花儿纳吉”,歌颂美好的生活。羌族民歌“花儿纳吉”经过羌人代代传唱,它依然传承着本民族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羌民歌特色。其羌语和旋律、节奏都保持着羌族音乐的文化底蕴。

目前,我们在下乡采风、田野调查中,不要只局限在宗教习俗、历史文化方面,更重要的应投入在羌族民歌的记谱上,尤其是羌族老人们演唱的羌族山歌、酒歌、劳动歌。把这些羌族民歌类别用音符记录下来是对传承保护的最佳手段。记谱对于笔者从事声乐表演专业来说是特别困难的,记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一个优秀的音乐工作者能力也可以从记谱中体现出来。

(二)演唱以及变异性特征

羌族民歌的演唱者是传承者,在演唱过程中基本是按照口口相传当时初学歌曲的情景再现演唱,偶尔有少许的变化,带一点演唱者即兴的发挥,涉及相关歌词的细小变化,相关音域的大小变化,相关旋律、节奏长短的变化。

变异性特征指的是同样的旋律、节奏,羌族人民根据不同的场景歌词内容为了应景演唱的羌族民歌。比如羌族“喜歌”在不同地域歌词内容也不断变化。以汶川县雁门乡月里村羌族歌手赵元奋(1962年生)、赵邦路(1953年生)与汶川县雁门乡白水村歌手仉秀云(1951年生)、仉妹儿(1941年生)演唱的“喜歌”进行比较分析。赵元奋、赵邦路演唱的“sin de seo,i syu i le geon do ma ya jing geol seo ”与仉秀云、仉妹儿演唱的“eo heo eo yu ni yu ni,wa syu ni wa eo heo seu keo la heo ”,羌语喜歌称作“sa ra la su ”,歌词可根据喜气的场景而改变,大致内容都是唱幸福生活,表现欢乐、高兴的情绪。

(三)听众具有选择性特征

直到现在,羌民演唱羌族民歌没有记谱的能力,如果民间歌手演唱的羌族民歌不具备号召力,那么羌族民歌就会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在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酒歌》在大多数场合都会用到,如亲人、朋友聚会,传统的节日如羌历年,羌族的老少人们也会唱起酒歌。酒歌有许多类别,观众可以选择接受自己喜欢的酒歌曲调,若某个羌族曲调不太受观众喜欢,传唱度在群众中就会降低,因此也就谈不上传承艺术。到目前为止流传在汶川县的酒歌有十多首,传唱度比较高,深受羌民们的喜爱,每逢仪式、过节、婚礼嫁娶时候,羌民们总会唱起酒歌,虽然酒歌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传承者依然存在制约性,听众的选择性依然存在。

三、羌族民歌分类考究

国内的权威机构对羌族民歌进行收集、整理,并从两个方面来对羌族民歌进行分类,一是从音乐方面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二是从文学方面对其分类进行研究。

(一)从音乐角度分析羌族民歌类别

从音乐的角度《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对羌族民歌进行了区域性分类,分别从汶川县雁门乡通山村羌族民歌、汶川县雁门乡月里村羌族民歌、汶川县雁门乡白水村羌族民歌、茂县永和乡永宁村羌族民歌这四个村进行分类,列举了劳动歌如《砍柴歌》、《割草歌》、《背柴歌》、《耕地歌》、《送肥歌》,山歌《姐妹歌》、《收割山歌》、《花灯歌》,仪式歌《花儿纳吉》、《酒歌》、《哭嫁歌》、《结婚歌》等。《中国少数民族歌曲集》把羌族民歌分成了两类,从民歌和歌曲角度去解析羌族民歌,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羌族锅庄舞蹈、羌族萨朗舞、羌族山歌、羌族酒歌、羌族喜歌。《羌族传统音乐》书籍中讲了五类,分别是羌族山歌、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叙事歌、羌族劳动歌,羌族风俗歌。《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种类及其音乐特征》中具体讲了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羌族舞歌、羌族酒歌、羌族劳动歌、羌族祈祷歌。

以上可见从音乐角度去分析羌族民歌,在题材的选择上、演唱的形式上、地方区域划分上都有不同种类的分析方法。

(二)从文学角度分析羌族民歌的类别

《羌族调查资料》其中记载着羌族人民在劳动时演唱的民歌,掰玉米的民歌、收割的民歌、砍柴的民歌,把一些劳动歌曲也归类在山歌一类,进行详细分析。《羌族史》中提到羌族民歌分为以下几种,颂歌、山歌、情歌、苦歌,都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

四、常见的羌族民歌类型研究

羌族民歌是在田野间自然形成的,只有在演唱目的和演唱场所都统一的条件下且与民歌功能性存在相吻合,在此情况下,对这一演唱事件过程有充分的了解,把旋律、歌词、演唱者的表演结合起来仔细研究。收集、整理羌族民歌,能够知道羌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唱什么类型的民歌,唱民歌的歌词大意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因此,将民歌类别进行深層次的细化是必要的。由此可见,羌族民歌从功能性特点来划分为仪式歌和劳动歌。

(一)仪式歌

仪式歌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为仪式中演唱的民歌,通常羌族人民的仪式有婚礼仪式、祭祀仪式。

1.婚礼仪式歌

婚礼仪式歌主要在男方去女方家时演唱,如《酒歌》,迎接宾客或是送宾客时演唱,其歌词内容没有固定不变的,是演唱者受当时的环境即兴编唱的。如“ya neo heo ya heo,ya ya heo ma hu bu si ywo sya yo,ha na ba de u si yo ,cwo se bu seu bu seu a seu yo”,酒歌羌语称作“ya neo”歌词大意是:大家端起酒杯唱起歌来,我唱一段你唱一段,我高兴你也高兴。有父老乡亲聚在一起,想开心就开心得喝酒吧。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聚在一起,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嫁女歌”是女儿出嫁,妈妈帮女儿梳头穿嫁衣时,女儿舍不得妈妈,对妈妈养育的感恩、感谢,肺腑唱出的歌曲。如“i si yoe i ga heo neo ba ga ya ,me ba sya ba sya ma geu bi si na neo,ba se yu he gi nya zeu si ,si beo mu si je keo ha da gi i du ga ma,sa beo ju be wu ya ge pa,bi yoe je ki ae gi ru ,ga ma so se ga i,si mi ye”羌族嫁女歌羌语称作“cu swa”也成为苦歌,歌词大意,女儿:妈妈,我不想嫁出去,我舍不得你,今天我不嫁行不行。母亲:女儿妈妈舍不得你出嫁,担心你嫁出去吃苦,以后你离开妈妈的生活不知道习不习惯。

2.祭祀仪式歌

祭祀仪式歌也成为丧歌,亲人去世,直系亲属会哭丧,总结逝者在世的贡献,歌词即兴编唱,此类歌曲大多数时候在晚上守灵时演唱。如“beo si ya beo si beo li,beo seo mi la seo li beo heo se,beo si ya le i la seo ni la du la seo mi beo ,si beo si ya beo”丧歌羌语称作“mwo si”整首歌词内容是根据逝者生前事迹临时即兴编唱的。

(二)劳动歌

羌族的劳动歌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歌演唱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劳动歌的种类日益减少。笔者下乡采风在收集劳动歌的过程中,很少发现羌民们在劳动时演唱歌曲,或者可以说没有特别重的体力活,羌民们也不需要演唱劳动歌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找到真正的原生的劳动民歌已经是一个艰难的问题。笔者也尽量去整理羌民族传下来的劳动歌。如:“e he yu wa yu wa yu wa yu u yu wa,ya mi se he e ya mi seu wa ,yu wa ya mi se he,yu wae ha yu wae ya heo ya mi,se e ya mi se he ”羌族割草歌羌语称作“mi rwo geo la su ”,此歌曲是背着割了满背篓的草,下山回家时所演唱的。歌词内容根据演唱者当时的心情而即兴编唱的。

总之,羌族民歌分类的研究有助于羌族文化的保护,羌族民歌的传承;收集整理羌族民歌资料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羌族民歌的实体。本文所介绍的劳动歌和仪式歌,由于羌族有语言没有文字,笔者下乡采风、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根据汉语音标大致记下了歌词,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羌族民歌“劳动歌”的分类研究――以音乐方面为中心金艺风[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

[2]羌族劳动歌-“E YA MI SE”的音乐形式研究――以四川汶川县雁门乡通山村为中心金艺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金艺凤,汪代明编.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羌族 浅析 民歌 研究 分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