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的探索实践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的探索实践

2022-11-27 11:30:1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 随着大数据发展趋势迅猛,在深化高职教育与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为相应国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许多高职院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时,侧重开展大数据与创新创业教育,力图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联系起来,把最新的技术与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做出了许多尝试和探索。本文试图通过构建高职院校校企融合的评价指标,对高职院校校区合作、产教融合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实践探索对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高职教育

国家多次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政策,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办学思路,与企业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促进就业,协同发展,目的在于提高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以期实现学校的办学活力。随着大数据应用的逐步广泛,为了使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有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评价当中,注重与企业就如何将大数据运用到同学的教学展开合作,将学生被企业的认可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企业对学校的评分直接对高职院校的口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作为特色高职院校的评估指标之一。

1 大数据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从产教融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产教融合属于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是将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将行业的发展动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办学模式,目的是教学与行业实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循环。大数据时代,综合各校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有的学校由于专业不同,具体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多数企业是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与专业教师建立合作机制,采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聘请企业教师等交叉兼职的方式补充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人才队伍,共同将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毕业生。高职院校如果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可以与企业结合起来,在不断的教育改革和创新中,吸收行业发展的经验,建立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训基地,搭建体现行业特色的实习操练平台,积极创新校企融合形式,在产教融合的前提下,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方式进行研究,生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融合评价指标[1]。

2 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程度的原因解析

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特别是为行业服务而言,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随着新老技术的更新替代,企业迫切需要员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正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校企融合层面,如何将企业的需求融入学校评价指标,指导学校调整教学方向,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研究企业融合程度。

一是企业自身角色不同导致作为评价机构的融合程度不一。一般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牵头部门为教学、学生管理部门,倘若想实现企业与专业教学互惠互利,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企业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将校企合作企业数量或项目数量、接收实习学生的人数、企业投入的资金金额、捐赠实训仪器设备的折合金额、接收学校教师挂职锻炼的人数等,作为企业产学合作的评价指标组成部分。从会展专业而言,已经到了线上展会与线上展会相结合的程度,大型活动的筹备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具有会议展览经营范围的企业,常常利用资质中标大型活动现场的某项工作,学生在这个环节实习时,由于企业并没有参与大型活动的整体策划,使得现场的掌握有所片面,与其他从始至终承办活动的企业而言,学生的收获会有所限制的。

二是企业出发点不同导致作为评价机构的比重不好把握。实习企业在衡量自身发展和学校的互利互惠时,很自然会从自身的长远发展出发,多数企业在面对学校提出的共同发展时,能够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真实、客观做出评价和建议。但是在实际中,不排除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制度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对于校企合作的热情有限,导致学校在邀请其进行校企融合评价时,存在好人主义和应付现象,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得评价结果大打折扣。由于大数据运用于会展活动的时代要求和特殊性,整个筹备任务分为多个阶段,对于一些在大型活动现场任务中标的企业来说,每次中标的结果往往不同。招投标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本身即使属于会议展览型企业,具有从事会展的资质,也由于不是专门筹备某个活动的承办单位,难以确保能够准确分析会展数据,进行信息化的统计和数据利用。对于不能保证每届活动都可以参与的企业而言,对与学校的合作也会有顾忌。鉴于企业的自身情况,在确定比重时,由于企业本身的特殊情况进行评价比重的分配,也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

三是缺少政策保障导致作为评价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出台的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多为一些政策导向性的意见,对于企业而言,远不如减免税收政策更加具有吸引力,操作起来更加实惠。企业虽然有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企业顺应时代变化,寻找更多技能型人才,满足智能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多数行业之间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都在逐步寻找建立相互依托、共生共荣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会展也不例外,其要求相关行业以会展业为依托来实现各自获得最大的利益。相关的产业链就涉及旅游业、交通业、酒店业等,所有的产业都要在这种平衡下实现最优最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利润是永恒的目标之一,对于多数利益至上的企业而言,能够带来实际利益的政策才更加有吸引力,也能吸引更多的企業进行效仿,确保企业在实际评价时积极参与,用心思考,结合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技术,把企业的真实需求表达出来。

四是合作过程的程序限制导致作为评价机构的热情度不高。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属于背靠行业办学,体现的是所属行业的特色,上级主管部门除去行业主管部门外,还有地方省级教育部门。对于非行业主管的其他专业来说,双重领导下的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不仅要进行前期调研,而且需要履行一定的文本手续,使得企业需要调整一定的人力来处理这中间的关系和具体的工作,无形之中给企业的日常运行带来一些影响。企业需要调整原有的分工和工作重点,来满足学校的一些要求,使得有的企业在于学校的合作中积极性不高,或者合作中工作效率不够,通过各种理由拖延,学校由于受到上级单位的要求,在处理合作事宜中需要遵循固定的模式,履行一定的程序,也会导致企业不愿意与学校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2]。

3 企业评价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建议

一是企业根据行业的发展脉络对学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评价。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适应行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学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时,需要将专业所要求的行业岗位标准与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起来,着重知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代表性,以岗位工作要求为蓝本进行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分阶段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检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引导企业做出评价。会展专业的毕业生侧重在顶岗实习阶段参与到展览等大型活动现场,检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的衔接程度,体会大数据在会展活动筹备中的运用,掌握新的信息技术。

二是企业根据行业的发展脉络对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理想情况是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接,保证学生经历必要的实践教学,也是开展产教融合的目标之一。企业评价时,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应用场景、任务驱动的效果、考核方式来判断教学过程的实用性。是否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是否实现通过完成教学任务来实现考核等等。会展的专业课程教学时,在讲解文案时,企业可以判断学校是否根据行业的应用范围来列举文案的种类,是否以学会、会用具体的文案为考核目标,普适性规律的学以致用是否在学生的考核范围内等等。单纯从教材出发的话,会发现多数文案课教材并没有按照会展活动的规律来划分章节和下达任务,而是多种活动形式的任务混合编排。企业在参与会展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时,可以从行业规律出发,结合目前信息化在注册系统分析会展客户的应用方面,评价学校教学重新梳理行业规律的能力和效果,为学校的教学过程提出建议。

三是企业根据行业的发展动态对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评价。高职院校侧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在学生整体实训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需要投入人员培训等成本,一些要求相对较高的岗位培训成本更大,时间更长。学生的顶岗时间有限,企业也会从培训效果出发,相对多安排一些简单、易上手的岗位供学生选择。有些岗位还涉及企业的商业发展方向等商业机密,企业在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时也会有所考虑。多数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再进行设备更新存在一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难度。特别是一些非本学校的重点专业,学校本身的政策倾斜度不大,投入的资金和重点专业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区别。企业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校内实训基地与行业实际的贴合程度、更新速度、投入的资金、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等方面来评价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促进学校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四是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要求对学生学科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从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来看,教师的从业要求中虽然加大了企业从业经历的要求,但是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多为从学术性较强的理论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多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对于实践环节的陌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战性。从评价人员结构完整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需要加大企业从业人员或者是具有实战经历的企业人员作为评价人员,突破以往学校教师为主的考核团队,共同作为学生的考核团队,根据行业标准制定学生评价标准。会展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所考虑的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会展专业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文案功底。这几方面的用人需求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一般被分为三至四门不同课程的考核,每门课程归属不同的任课教师,不同的任课教师由于研究的学科领域、教学经历的不同,制定的考核标准不尽相同。有的教师侧重知识性较强的测试,有的侧重实操性较强的测试,学生在掌握一门课程的时候很有可能顾此失彼[3]。

五是行业协会根据职业技能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水平进行评价。行业协会把握着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由于其介于政府、企業之间的特殊身份,承担着为企业提供咨询、沟通、监督等职能,代表本行业内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也对行业的发展最有发言权。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般是由行业协会根据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提供参考意见,进行职业资格的审查。行业协会下汇集了众多企业,通过定期的沟通方式,召开会议、展览等活动方式,汇集企业集聚一堂,探讨行业发展的动向,同时行业企业也会将行业的发展方向、用人需求等行业信息反馈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汇总掌握一手资料后,定期发布行业的人才现状和未来需求,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任职条件。行业协会发布的职业任职要求可以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教学要求中,作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前提条件和评价标准,也可以在教学考核时替代相关课程的成绩,发挥行业协会的教育指导作用,一系列的职业标准必将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国家倡导的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结合,加大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实践,进行改革和探索,关系到产业行业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否深层次的全过程融合与探索发展,对于构建适应人才培养、教学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1):39-41.

[2] 王淑涨,吕一军.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55-159.

[3] 伊剑.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J].现代教育技术,2019,(05):107-112.


推荐访问:视角 融合 构建 机制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