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的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关于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的研究

2022-11-21 11:35: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食品安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民生、社会发展和政治问题,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食品安全是一项集法律、科技、文化、管理、道德等要素于一体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社会工程,需要由社会、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民共同参与治理,形成社会各方面相互链接、理性制衡、有力监督、良性互动的社会共治、共治共享的格局。

【关键词】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长效机制

安全消费食品,是公众的期望;维护食品安全,又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化,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联系着环境和公众健康,影响到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国计民生,保障食品安全是国家战略。本文以邢台地区为例,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社会共治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和科学分析,就社会共治长效机制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和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有所裨益。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解决温饱问题后,食品安全状况开始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近年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形势非常严峻,出现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让人们防不胜防。从红心鸭蛋、多宝鱼、苏丹红辣酱、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到近期的镉大米、白酒塑化剂、速成白羽鸡,无一不是或已造成了严重后果、或是因为某种人为事件而偶然发现的。

整体上来看,当前食品产业“低、小、散、乱、差”情况普遍存在,急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食品行业有相当比例企业制假售假,以身试法现象屡屡发生,诚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食品源头污染形势严峻,在我国有相当大比例土壤和水源已受到严重污染,源头治理已迫在眉睫;农业标准不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目前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比例不足三成;食品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领域还是法律监管盲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食品在生产工艺、包装材料上不断创新,添加剂种类不断增多,影响食品安全的新因素不断出现;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新模式不断产生,新问题、新情况、新隐患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在我国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面,没有构建科学的风险交流体系,导致公众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专家们得到的信息不对称,扰乱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使得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严重误解导致恐慌心理;食品安全监管还在整合期,很多领域处在监管盲区和监管重叠区,导致监管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同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媒体和网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这些都给当前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如何才能突破当前食品安全管理的瓶颈和深层次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只有建立社会共治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一个涉及范围十分广、链条非常长、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治理,严格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形成社会各方面广泛联系、理性制衡、动态发展的社会共治、共治共享的格局。

二、社会共治问题和情况

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是将食品安全纳入“公共安全体系”,重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授权其公权力以约束商家不法行为,总体思路是赋予监管机构以更加强有力的行政监管权力,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建设,大力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效果,但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困难、不足和瓶颈,笔者经认真梳理和科学分析后,整理如下: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传统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出现向新领域、新兴网络违法发展,且手段、途径日趋隐蔽复杂,同时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事物、新情况、新隐患越来越多,近年来食品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领域发展迅猛,但配套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足,某些方面已出现法律监管盲区,急需解决。

农产品质量标准发展缓慢,且标准太低,食品安全标准混乱。以化学污染物为例,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涉及62种污染物,而联合国粮食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达2522项,国家标准急需向国际标准看齐。同时国家标准文本分散,标准不完善,指标项目覆盖率不高,风险评估技术应用不足。

土壤和水污染问题严重。我国中重度污染的耕地已超5000万亩,严重的源头污染,使得食品从原料上已重金属化、污染化。

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国已出现假冒、劣质、问题食品向农村转移发展的态势,农村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立问题食品的“卸货场”,但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假冒伪劣食品横行,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

国家和省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尚未健全,其评估权威性不高,风险评估机构与科研机构、监管部门等联系合作机制不完善。

风险监测体系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样本数量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认识上不统一,缺少一个统筹调度的管理机制,同时在投入上和重视程度上严重不足。

风险交流体系建设缓慢,形式单一。没有构建科学的风险交流体系,导致公众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专家们得到的信息之间出现偏差,不公正的食品安全信息扰乱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使得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严重误解导致恐慌心理,同时对我国食品行业的打击也非常严重,同时第三方风险交流平台建设严重滞后。

食品行业企业从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从业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制假制劣、售假售劣现象屡屡发生,诚信教育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存在漏洞,企业自律性差,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食品行业企业多、从业人员庞大、产量大,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和潜在安全风险高,缺少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引导,急需转型升级,资源过剩和产品层次现象普遍,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现象。

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不足,发展不平衡。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当前技术支撑已滞后于管理需要,同时资源分散,设备、经费、专业人才投入储备不足。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缓慢,在建立食品追溯系统的推进工作中,各部门建立了各自的追溯系统信息没有互通和共享,各个系统所采用的标准也不统一,使得食品追溯失去了其对食品供应链全程监管的本质意义。

三、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的建议

通过认真梳理和科学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中的问题和情况后,笔者就如何建立社会共治长效机制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工作,针对监管盲区和新产业、新领域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要积极推进,加大对违法违规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建设,不断健全安全标准评审制度,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清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严格标准层次,统一技术内容,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同时加强风险评估,科学评估农产品污染物危害,建立统一的标准信息平台。

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向生产领域的集成转化及应用,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集成在一起,转化为食品安全管控规范的解决方案

德法并治,大力进行食品行业德治体系建设和培训力度,改善食品行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状况,以完善信用记录制度为基础,以健全信息公布和守信激励为保障,以细化诚信评价评估准则为支撑,把诚信守法的价值观融入到食品行业的行为规范,引导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树立尚德守法、以义取利的观念,用诚实守信维护食品安全,把食品行业引导建设成“道德”产业。

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责任首负,由企业自建追溯系统强制保险、民事赔偿、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整合各食品案追溯系统,建立统一的食品追溯的信息平台,做到信息互通共享,统一标准,完成对食品供应链全程可追溯管理工作。

积极建设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大力打击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售假售劣行为,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

积极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消除因土壤和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立足于“防和治”,大力确保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得到治理,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对食品产业进行发展战略规划,引导食品产业升级转型,同时探索建立食品行业食品安全帮扶托管体制,发挥、引导社会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外包工作。

采取措施推进风险评估机构建设,加快推进风险评估全国性网络化建设,整合、优化风险评估专家技术力量,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加强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应用,强化风险评估的作用发挥,突出其在食品安全问题处理和政府监管决策中的作用。

改善风险监测体系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现状。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统筹规划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将风险监测与食品安全治理同部署、同谋划,提升风险监测水平,同时强化信息技术建设,实现风险监测信息共享,为全面分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供科学数据。

加大食品安全技术支撑和监测信息全程管控建设,建立多点交互、整体协同的信息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支撑体系,尤其是基层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储备,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技术水平,以技术支撑做好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风险交流、食品安全基础性研究和信息技术应用。

夯实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全方位、整链条的监管,形成基层监管安全网,开展广覆盖、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重点是食品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实施多途径、多方式的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位、全领域管理态势,还农村一片食品安全的净土。

积极建设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建设工作,建立科学、互动、快捷、公正、客观、透明的风险交流体系,引导风险交流科学发展,积极消除工作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不信任感和食品质量不安全感。重点引导第三方风险交流平台建设,合理有效地捏合社会关注点与公众诉求点,搭建公众与企业之间信息枢纽的最佳路径。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评估考核,科学应用评估结果,破解绩效问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瓶颈。

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做好教育培训,积极科学进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专家作用。

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由社会、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民共同参与治理,形成社会各方面相互链接、理性制衡、有力监督、良性互动的社会共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局面,只有全社会、全公民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长效机制,才能使食品安全长治久安,才能让全民享受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郑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04).

[2]郭露.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14).

[3]郭娟.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12,(04).

[4]高玉娟;倪妍.关于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选择研究[J].华章,2012,(02).

[5]李震海.《食品安全法》的不足与完善[J].东方论坛,2009,(06).

[6]陈曦.食品安全社会性监管模式研 [D].华东政法大学,2011.


推荐访问:食品安全 长效机制 建立 社会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