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8篇

2022-11-16 15:30:09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广东省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流程为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762号精神根据填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国海规范20163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加强围填海成陆土地利用和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82号等的规定制定地级以上市承接省级填海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流程如下

  广东省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流程

  为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 用“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7〕62 号)精神,根据《填 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国海规范〔2016〕3 号)和《广 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加强围填海成陆土地利用 和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8〕2 号)等的规定,制 定地级以上市承接省级填海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流程如下:

  一、申请 (一)申请条件。省级权限批复的填海造地用海项目和含有填海用 海类型的建设项目,在填海工程竣工后,海域使用权人依据《填海项目 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国海规范〔2016〕3 号)向项目所在地 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自然资源部门)提出填海项目 竣工验收申请。

  (二)申请提交时间。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 30 日内,向自然资源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三)材料要求。竣工验收申请需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1.填海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2.填海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报告;

   3.填海工程竣工图;

  4.与相关利益者的解决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5.其它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

  (四)材料审核。自然资源部门受理竣工验收申请后对材料进行审 核,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海域使用权人开展验收测量工作,编制验收 测量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 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不 予受理的竣工验收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 的书面凭证。

  二、编制报告

  (一)编制时间。验收调查工作应当自收到开展验收测量工作通知 (自行编制验收测量报告)或签订委托编制验收测量报告协议之日起 20 日内完成。

  (二)编制报告要求。海域使用权人应按照《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 用验收测量报告编写大纲》和《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技术要 求》(国海规范〔2016〕7 号),自行或委托具有海洋测绘资质的机构 编制测量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和成果:

  1.填海工程竣工后实际填海界址(包括平面坐标和高程)、填海面积 测量情况、成陆土地的空间坐标相关信息;

   2.实际填海与批准填海的界址和面积对比分析;

  3.绘制相关图件;

  4.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三)测量的监管。自然资源部门应全过程监督和见证验收测量工 作。

  三、验收 (一)提交验收材料。海域使用权人编制完成填海项目验收测量报 告后,以送审稿形式一式三份提交自然资源部门。

  (二)验收的组织。自然资源部门和有关县(市、区)自然资源主 管部门以及与填海项目无利害关系的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开展评审验 收工作。

  (三)验收主要任务 1.审议验收测量报告;

  2.审查填海成陆土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 3.检查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

  4.对竣工验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意见;

  5.出具竣工验收意见。

   (四)验收步骤 1.内业审查;

  2.现场检查;

  3.听取海域使用权人、施工单位、验收测量报告编制单位等的报告, 提出验收意见。

  四、验收结果 (一)验收合格。验收合格的项目,海域使用权人在验收评审会后, 向自然资源部门提交竣工验收测量报告报批稿和相关情况说明材料。自 然资源部门在收到材料后 10 日内,以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名义出具竣 工验收合格批复文件。

  (二)验收不合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验收不合格:

  1.不合理改变批准范围或超批复面积实施填海的;

  2.没有落实海域使用批复文件要求。

  自然资源部门对围填海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把围填海项目是否 按要求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重要依据,凡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的,一律不得通过验收。

  对验收不合格项目由自然资源部门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海域使 用权人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海域使用权人没有整改或整改后仍存在问题的,由自然资源部门按 照《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四十二条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五、后续工作

  (一)测量数据管理。自然资源部门在完成验收工作的 5 日内将验 收测量数据反馈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机构,将竣工验收合格项目的 数据入库,市、县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机构按要求变更数据库,并同 步共享给同级不动产登记机构。

  (二)批复材料备案。填海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结束后 30 日内,自 然资源部门应当将竣工验收情况及有关材料报省自然资源厅,由省自然 资源厅报送国家自然资源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

  1.竣工验收情况;

  2.竣工验收的有关材料。

  (三)证书办理。海域使用权人按程序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登记,同时申请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包括 批准填海区域内未完成填海工程部分)。

  六、其他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 30 日后实施,有效期 5 年。

  

  

篇二: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问题日益凸显,由 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分散,使得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从而会 出现违法占地、又亦或是宅基地闲置等等现象。而农村宅基 地的利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了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的 保护,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国计民生问 题,还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 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以及农村宅基地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宅基地的大量闲置 很多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 后,将原来的旧房子不拆就开始建造新的房屋,这也就让之 前的宅基地闲置起来;同时,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闲置的农村宅基地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不仅导致 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降低,还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建设。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不足 我国现在所推行的《土地管理法》就对农村宅基地明确 规定了,只能是“一户一宅”、严格审批、面积限额,还有就 是限制流转。这法规之所以这么规定,就是为了让宅基地由 当地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回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由于宅基地回收程序和退出补偿机制的不够完善而导致了

   很多村民认为退出宅基地不如拥有宅基地有利,这个就是导 致农村宅基地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严重的违法用地现象 根据估算,在我国的农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在根 据规定的面积审批之后都出现了违法搭建的问题。而有些农 民在搭建房屋的时候往往会有超面积、移位的现象出现,尤 其是在集镇区和城乡结合部,农民想贪图便宜,小搭小建的 行为最为严重。虽然每户超过的面积量并不多,但由于点多 面广,宗数较多,使得宅基地的规模总量被挤占了,这就直 接影响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合理的规划用地结构 首先,要用合理的手段来对宅基地的结构来进行安排和 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地区规划的指导作用,然后深入改造农 村的所有建设用地,这不仅有利于阻止农村宅基地的随意扩 张、零散分布的情况发生,还可以促进宅基地的有效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多村联合集中建设的方式,然后采用资源 共建共享、集中安置的方法来打造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完善 的新农村,最后将旧村的改造和村镇的迁并结合在一起,这 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可以满足农民的生 活需求。

  完善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 为了推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进一步提高农村宅基

   地的利用率,我们应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与此同 时,还应该创建一套和退出机制相符的土地管理制度。比如 说: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城镇社保体系以及农村社会福利保 障制度等制度,这样不仅可以让农民退出农村宅基地以后生 活会得到保障,还可以使原先闲置的农村宅基地集中起来, 这有利于提高宅基地的整体利用率。

  加强管理制度,严惩宅基地的违法行为 根据“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国土资源的 检查和监管的力度,同时,提高事前预防能力,对于违法的 行为要一查到底,发现不合法的建筑就拆掉,对于农村宅基 地的整治,我们要采用坚决的态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 强联合办案,如遇到国土资源部门解决不了的事情,国土、 察监、公安、城建以及乡镇等有关部门要进行沟通协作,采 用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方式来形成合力,这不仅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工作开展。

  村庄规划的缺失 长久以来对农村村庄的布局和宅基地的选址都不怎么 重视,也缺少专业的规划人员。虽然有些村庄有规划而有些 没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没有按照规划做事。基层政府、 村组织以及群众都对规划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村庄规划的 缺失;也使得大多数的农民随意建房,使得村庄用地布局松 散,这就会形成非农建设用地和闲置地混杂在一起,导致农

   用地被分割,布局也变得混乱。这也是整体土地利用率降低 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不到位 由于农村宅基地受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规划管理以及 生产水平的影响,它的分布比较零乱;又因为农民普遍的违 法占地,使得农村宅基地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国家土地资源 部门的管理人员比较少,又缺少经费的保障,从而导致其的 管理手段非常落后。管理手段的滞后会导致农民占地建房的 违法形为时时发生,这会造成耕地的严重破坏,恢复土地的 原状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还有就是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不 够强,任其乱建乱占,放松了对农民建房的管理和监督。并 且部门联动机制不强,在现在的稳定政策下,对于农民的违 法占地,部门和部门之间都相互推脱,不敢担责任,不敢主 动出击,所以才会造成农民违法占地的现象普遍存在。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建议 首先,严格遵守保护耕地、合理布局、改善居住条件、 控制建设用地量的原则,来制定合适的村庄建设规划,合理 地规划村庄、村庄的布局、村庄的范围、居名点数量以及用 地规模;与此同时,还要与新农村的建设相结合,加大农村 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 用,整合优化农村居名点的布局和用地,从而有计划地改善 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其

   次,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 体系,严格管理宅基地,依法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然 后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实时的监测,严格实施科学管理。乡镇 国土资源要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想要 申请建房的农户统筹安排,并且要严格的把关审查;并综合 应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方式,让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使用 全面的进入到法制化的轨道。此外,对现有关于农村宅基地 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尤其是要注重它的可 操作性,以此来增强法规政策的执行力。

  总而言之,我国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和管理现 状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不仅是经济 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方面的问题。而我们要想彻底解决这 些问题,就必须采用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全 面的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整体宅基地的利用率,才 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作者:张璐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1]郑龙飞.探究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建 议[J].农业与技术,2013,(12):209. [2]胡家强,郭越涛.对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管理与利用的调 查和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75. [3]董勇俊,夏志光,陈狄军.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 及对策建议[J].浙江国土资源,2010,(2):40-42.

  

  

篇三: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陕西农业科学 2 0 1 7 , 6 3 ( 0 2 ) :

  8 9— 9 1  

  S h a a n x i   J o u na r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西 藏 昌都 市 特 色农 业 发 展 现 状 、 存 在 问题 及 对 策 

  牛继 平 

  ( 西藏 昌都 市农牧局 , 西藏 昌都

  摘

  8 5 4 0 0 0 )  

  要:

  昌都 市具有发展特 色农 业的资源优 势和 比较 优 势, 经过 多年 的发展 , 已形成 了一批具 有比较优 势 的 

  特 色产业 , 本 文阐述 了昌都 市特 色农 业产 业发 展现 状及特 点 , 分析 指 出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昌都 市发展特 色农  业产业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 则和发展 目标 , 以及发展重 点和保 障措施 。

   

  关键词 :

  特 色农 业;

  发展 现状 ;

  对策 昌都 市 

  昌都 市位居 西 藏东部 、 金 沙江 以西 、 东横 断 山  脉 的三江 流 域 , 介 于北 纬 2 8 。

  3 0   至3 2 。

  2 8   , 东 经 

  9 0 。

  0 5   至9 3 。

  4 0   之 间 。南北 宽 约 4 5 5   k m, 东西 长  约5 2 7   k m, 幅 员 面积 1 0 . 8 7   k m  。东 面 以 金 沙 江 

  应 当前社 会消 费需 求 、 世界 经 济 一 体化 和 全 球农  业市 场细 分需 要 的 必然 结 果 , 也 是 调优 农 业 产业  结构、 寻 求 区 域 农 业 产 业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有 效 

  途径  。

   

  为界 与 四川省 甘 孜 藏族 自治 州 隔 江 相望 ;

  东 南 与 

  1 . 1 产 业布局 初 步形成 , 优 势特色产 业 日趋显 现 

  云南省迪庆藏族 自治州交界。市首府所在地 昌都 

  镇海 拔 3   2 5 0   r n 。市 现 辖 1 1县 , 1 3 8个 乡 镇 和 

  “ 十二五” 以来全市已形成 了以芒康 、 左贡县 

  为 主 的葡 萄种 植 区 , 八宿、 左贡 、 察雅、 洛隆、 贡 觉  等县 为 主 的荞 麦 种植 区 , 洛隆 、 边坝、 丁青 、 昌都 、  

  贡 觉 等 县 为 主 的优 质 青 稞 种 植 区 , 卡若 区 、 察 雅 

  1   3 1 9 个行 政村 , 人 口7 6万 , 其 中农 村 人 口 5 9万 ,   居住 着 藏 、 汉、 回、 纳西 等 民族 , 全 市 平 均 海 拔  3   5 0 0   i n以上 , 境 内 山高谷 深 , 山地 多 , 平地少 , 地  貌以 高 山 为 主 , 山 地 面 积 占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9 5 . 4 8 %, 河 谷平 地 占 0 . 1 5 % 。地 势 西 北 高 , 东南  低, 谷地 自北 向南 显著加 深 。属 大陆性 高原 气候 。

   

  年平 均气 温 8  ̄ C, 全年无霜期 8 0~1 2 7   d , 全年 日  

  县、 芒康 县为 主带 动 其 他各 县 的绿 色无 公 害 蔬 菜 

  生产 区, 芒康 、 左贡、 察雅、 八宿 、 洛隆等县三江流  域河 谷 地 带 干鲜 果 品 种植 区 , 卡若区、 类乌齐、 洛 

  隆、 察雅 等县 ( 区) 藏药 材 种植 区。优 质 特色 农 产  品生产正 向规 模化 、 区域 化 和标准化 方 向发展 。

   

  1 . 2 优 势特 色产 业发展 良好 , 促进 了农 业产 业结 

  构 优化调 整 

  照 时数 为 2   3 1 7—2   7 7 6   h , 年平 均 降 水 量 4 0 0~  

  6 0 0   mm 。

   

  1   昌都 市特色农 业发展现状 

  按照“ 优 势 区域 、 优势产业 、 优势资源、 优 先 

  ( 1 )葡 萄 产 业 。全 市 以葡 萄 种 植 基 地 为 抓  手, 坚持 走产业 化 发展路 子 , 累计投 入资金 近 2亿  元, 芒康、 左 贡 两 县 扩 大 葡 萄 种 植 面 积 达 到 近  1   3 3 5   h m   。新建 藏东 珍 宝酒 业 限公 司厂 房 , 2 0 1 5   年加 工生 产 葡 萄 酒 达 到 2 O万  , 已生 产 7种 高  中低 档葡 萄酒 系 列 产 品 , 带动 项 目区人 均 年 增 收  1 . 2万元 , 解 决群众 就 业 或 临时 就业 近 8 0 0人 , 实 

  现产 值 3   2 0 0万元 。

   

  发展 ” 和“ 区域 集 中 、 规模做大、 质量 提 升 、 效 益 提  高” 的发 展思路 , 结合“ 做 强五 大优 势 加 工 ( 生产 )   产业 , 培 育 四大 特 色 产 业 带 ”的农 业 产 业 区域 布  局, 围绕 建设 “ 七 大 种 植 基 地 ”目标 要 求 , 加 大对 

  农产品细、 深、 精加工 , 做大 、 做强 、 做优 、 做特 、 做  好特 色农 业产 业 。全市 特色 产业要 立 足于 区位 优 

  势、 资源 优 势 、 环 境 优势 和 技术 优 势 , 根 据 市 场需  要和 社会 需要 发展起 来 的具有 一定 规模 的高效农  业 … 。发展 的特 色 农 业 产 业 , 强 调 以 市 场 为 导 

  ( 2 )荞麦 产业 。在八 宿 、 左贡 、 察雅 、 芒康 、 洛  隆、 贡觉 、 江达 等县 种植 面积 达 0 . 1 3万余 h m   , 并  依 托八 宿 县 产 业 园 区 累 计 投 入 资 金 3   0 0 0万 元  ( 国家投 资 1   5 0 0万 元 、 企 业 自筹 1   5 0 0万元 ) , 新 

  向, 以效益为中心 ;

  强调资源的异质化和产品的高  值化 ;

  强调布局上的区域性和供给上的特殊性 , 占  

  有特 殊 的市 场 地 位 J 。发 展 特 色 农 业 产 业 是 适 

  

篇四: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清新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四个清新发展总目标并强调四个清新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既是全体清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决策

  清新首提“四个清新”建设!8 个镇将这样发展……关注党代 会

  “建设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让清新成为 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生态宜居的绿色标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清新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四个清新”发展总目标,并强 调“四个清新”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既是全体清新人民 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决策。

  “生态清新”位列“四个清新”之首,也是发展之基。报告明确, 建设“生态清新”,全力打造水秀山清、政通人和的美好家园。具体 来看,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 “一把手”带头作用,持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持续整治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要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坚决打好大 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调 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和有效路径。要创造亲商、重商、稳商良好环境,把行政效率“提起 来”,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服务口碑“做起 来”,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帮助企业“强起来”,不断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活力清新”是动力之源,其中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工业方面, 以“经开区”落地为契机,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在持续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布局前 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农 业方面,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搭建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力争到 2025 年,全区农产 品加工产值超过 40 亿元。第三产业方面,加快构建“双核双区三带” 全域旅游格局,全力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将 清新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游客的旅游优选目的地。此外,还

   要着力补齐商贸服务行业短板,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 检测、法律服务等服务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品质清新”是内在要求,全力打造宜居兴业、文明向善的美好 家园。其中具体到清新各镇,报告也逐一提出具体目标:太和镇要稳 步推进“镇改街”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当好全区“首善之 镇”。太平镇要突出抓好清远西部产业新城建设,持续优化生产生活 配套,全力打造“工业强镇”。山塘镇要做大做强“船”“鱼”“米” 三篇文章,打造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样板”。三 坑镇要发挥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优势,加快打造“特色温泉康养+”全 域旅游特色小镇。龙颈镇要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等优势,聚焦产业融合, 走好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禾云镇要突出抓好“经开区”禾云片 区规划建设,优存量、扩增量,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浸潭镇要推 广农村“三块地”改革经验,擦亮桃花湖品牌,打造特色山水康养小 镇。石潭镇要围绕“生态农业研学小镇”新定位,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城乡融合,致力打造清新亮丽的生态“北大门”。

  “幸福清新”是目标追求,全力打造民生普惠、人民满意的美好 家园。要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底数”,落实民生实事办理制度,逐 步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深化“网格化+信息化”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法治清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 律服务体系。要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指数”,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 减,发展更公平优质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全面周到的卫生健康服务, 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未成年人、残疾人、孤儿帮扶等保障体系,逐步 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同时积极探索更有 效的共同富裕路径,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重点增加中低收入 群体收入,力争到 2025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3 万元,城 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篇五: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大城市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汇报

  成都市气象局

   目录

  一、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升监测预报服务水平

  二、强化监测预报服务,提高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成效

  三、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提升环境气象服务能力

  四、适应都市农业发展,增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五、贴近社会公众需求,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六、健全人影作业体系,提升作业能力和效益

  七、工作体会及存在的不足

  八、下一步工作思路

   前言

  近年来,在中国局、省局党组和成都市委、市政府领 导下,我市气象部门按照国务院3号文件、成都市政府下 发的《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抓 好成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加快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 系建设,大力提升气象业务服务现代化水平,城乡气象防 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取得较好成效。

   一

  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升监测预报服务水平

   1

  城乡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不断完善

  全市建成了地面观测与垂直观测相结合、遥感遥测连续自动化的 综合气象观测站网。

  区域自动站:建成各类地面自动观测站384个,城区密度达到5公 里、农区7公里。

  专业监测站:2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1部固定式X波段数字化天 气雷达、1部移动式X波段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1套卫星遥感接 收站、1台气象应急车、6个GPS水汽站、12个负氧离子站、1个大 气成分站、17个能见度站、1个闪电定位仪、5个大气电场仪、24 个土壤湿度站等新型观测装备。

   移动雷达车 负氧离子站

  风廓线雷达 移动应急指挥车

   2

  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建设取得进展

  建成市县一体化气象数据支撑环境、高性能计算机和海量存储系 统、高清视频预报会商系统、新一代卫星遥感应用系统、气象信息共 享系统等现代化业务系统。研究开发了精细化预报显示系统、城市内 涝预报预警系统、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森林火险监测服 务系统等。

  建立了全市300多个乡镇的成都市 乡镇精细化预报显示平台。

   成都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 警平台,能完成对山洪地质灾害气 象风险短临、短期预警产品的制作。

  成都市城市暴雨内涝预报预警 系统,实现城市暴雨内涝情况动 态、直观展示,可准确定位、发 布警示信息、网上实时查询。

   3 加快建设环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

  建设气象--环保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部门数据交换。

  引进并开发建立了大气污染气象指数系统、遥感资料反演 污染物分布系统、大气污染气象监测服务系统、雾霾监测集 成显示平台,并联合市环保部门建设WRF-CMAQ数值预报系 统。

  负(氧)离子自动监测系统

  大气污染气象指数系统

   深化新一代极轨卫星遥感资料在城乡环境监测上的应用。

  卫星环境监测系统

  卫星遥感监测

   4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建成成都市公共气象服务平 台,实现市县服务产品制作 、分发流程一体化、自动化 、集约化。

  开发“成都气象”移动客户 端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监 测预报预警信息实时查询。

   建设了成都天气网、成都市气象局官网和14个区(市)县(含天府新 区)气象服务网站。

   建成了wap手机版气 象网站。

  建立了全市规范、统 一的气象科普知识库。

  建立了面向乡镇、街 道、政府部门、专业大 户等气象信息“点对点” 服务通道,用户可获取 专属气象服务,同时可 直接上报相关信息。

  wap手机版气象网站

   二 强化监测预报服务,提高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成效

   1 大城市气象预报预警更加精细化

  按照省局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建立适合成都本地天气气候特 点和服务需求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流程规范、集约高效的天气预 报业务。

  建立了乡镇预报业务、开展了乡镇预报质量评定。实现逐6小时大 城市精细化预报发布,预报时效提高到7天;灾害性天气预警实现分 县发布,预警时效达到30分钟。

   全面开展山洪地灾、城乡渍涝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业 务,预警时效达到3小时,预警指导产品强度和范围订正到区(市) 县和主城区。

   2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健全

  与政府应急、防汛、国土、环保等部门防灾减灾指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

  市县两级均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所有区(市)县均建立重 大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全 网发布机制。

   实现全市221个乡镇气象服务站全覆盖,乡镇村信息员覆盖率100%,全市气 象信息员队伍共3793人,联动地质灾害、防汛责任人3.1万余人。

   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乡镇和重点行业气象灾害应急准 备认证覆盖率达70%以上;在双流城区和龙泉驿国家经开区、天府新区成都片 开展了城市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试点建设,温江建成了全面覆盖114个城市社区 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机制。

  双流永 福社区

  气象灾 害应急 认证

   3 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服务主动及时

  在2010年“8·13”、“8·19”都江堰龙池特大山洪泥石流、 2011年“7.3” 城市内涝、“8.21”大邑山洪、2012年“8.17”彭州山洪泥石流、2013年 “7.10”都江堰特大山体滑坡等一系列重大气象服务中主动、及时,为有效避 免或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 “7.9”连续区域性大暴雨, 多项要素突破历史极值,为我市有记录 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暴雨过程。

  都江堰石马村: 最大过程雨量 1108.6mm 最大日雨量 751.4mm 最大小时雨强 125.4mm

  我局准确预报,协同国土、防汛 部门、应急办提前发布地灾预警,首 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及时启动 一级应急预案,指导多个区县局开展 跟踪服务。为各级政府指挥抗灾救灾 和转移11.6万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气 象信息,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2013年 “7.9”连续区 域性大暴雨过程造成我 市多地山体滑坡,滑坡、 山洪泥石流、中小河流 河道损毁、城镇大面积 内涝、道路塌方阻断、 农田被淹、房屋倒塌、 桥梁损毁等灾害,岷江、 沱江流域超警戒水位, 金堂老县城被淹。

  按照市委要求,我局派出专家代表气象部门参加了国务院检查组对 “7.10”都江堰特大山体滑坡的灾害调查认定。

   三

  围绕大气污染治理,提升环境气象服务能力

   1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

  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建立了重污染 天气应急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联合 会商、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联动机制, 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 警。

  

篇六: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教育局局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3 X,女,汉族,X 年 X 月参加工作,X 年 X 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本科学历。X 年的工作经历,X 同志始终忠诚党的教 育事业,严以律己,把自己的敬业担当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 业。在工作中,她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只有 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始终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努力 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成效显著。

  X 自担任 X 县教育局局长以来,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 作责任感,怀着对全县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把教育精准扶 贫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先后指导出台了《教育精准扶贫 实施方案》、《X 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清零行动工作方案》, 围绕贫困学生“能上学、上好学、不辍学、能就业”,不断 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了“教育精准扶贫八 大工程”,明确各乡镇、各部门职责,通过全面实施教育系 列八大工程,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确保贫 困退出教育指标达到考核标准,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 智力支撑。

  一、实施教育建档立卡信息库工程。为了精准统计在校 生信息,X 亲力亲为,多次指导安排全县各乡镇学校精准识 别、核实和录入“建档立卡学龄人口”基本信息,逐步完善 县、乡、村三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学龄人口信息库,做好档卡

   户动态管理,确保教育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校、 不落一生。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户子女在校生 X 人(学 前 X 人、小学 X 人、初中 X 人、普通高中 X 人、中职 X 人、 高职 X、专科 X 人、本科 X 人、研究生 X 人)。

  二、实施教育提质工程。为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好学” 的问题,她积极协调推进解决大班额问题和“全面改薄”工 作。贫困村校安工程分别在 X 所学校内新建综合楼、学生宿 舍楼等,新建面积 X 平方米,投资 X.X 万元,项目由 X 县城 乡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且签订相关合同。目前,X 个单体都进入装饰工程建设。

  学前教育方面。认真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资金和项目向建档立卡贫困乡、村倾斜。目前,实施了县第 四、第五幼儿园建设项目,投入资金 X.X 万元,新建面积 X 平方米;投入资金 X.X 万元,加快推进 X、X、X、X 所乡镇 中心幼儿园及 X 镇架街幼儿园等 X 所村级幼儿园建设进度, 新建面积 X 平方米。实施了 X 个班改幼项目,改造校舍 X 平 方米,项目总投资 X 万元。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 建工作于去年 X 月和今年 X 月,先后顺利通过州级复核和省 级评估,目前已进入迎接国家认定的关键阶段。X 年 X 月, 开始实施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逐年消除“大班 额”现象。

  在控辍保学方面,打好“行政控辍、依法控辍、扶贫控

   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五张牌。通过努力,截止 X 月 X 日,全县共劝返辍学学生 X 人,其中初中 X 人,劝返率 X.X%, 小学 X 人,劝返率 X.X%,中小学辍学率都控制在省州指标内。

  着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积极争取专项资金 X 万元对县一中、 民族中学进行扩容建设,新增建筑面积 X.X 万平方米;在火 车站片区选址迁建县二中,地块勘界与用地征收工作正有序 推进。

  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努力改善县级职中办学条件,启动 县职业中学迁建项目,项目总投资 X 万元,规划占地 X.X 亩, 新建校舍 X 平方米,目前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 X 万元。重视 发展特殊教育。配齐基本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建立普惠和 特惠政策相结合的资助体系,认真落实送教上门常态化,全 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 X.X%。

  三、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工程。X 率全局干部职工全面落 实国家“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 民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户在读学生全部享受“两 免一补”,对就读普高、职高的贫困户学生实行学费全免、 享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政策。X 年,发放各类助学金 X.X 万元,受助学生 X 人。带领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开展“挂包 帮,转走访”活动,近三年给予物资、现金帮扶共 X.X 万元, 帮助解决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自开展“挂包帮,转 走访工”作以来,她个人给予 X 户挂钩户物资、现金帮扶 X.X

   万元。

  四、实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面落实《X 省乡村

  教师支持计划》,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落实集中连片特 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X+X”乡村教师生活 补助差别化政策体系,重点向条件艰苦地区学校、村小和教 学点倾斜。从 X 年 X 月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各中 小学聘请安保人员 X 人,食堂工勤人员 X 人,从 X 年起纳入 财政预算,每年解决 X.X 万元的工资待遇。完善教师全员培 训机制,X 年至今,完成县级培训 X 人,全员培训工作正在 进行中。

  五、实施乡村教育信息化工程。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她带领局班子成员积极 向县委政府汇报请示,争取到教育信息化项目立项实施。促 成县委、县政积极筹措资金,大手笔投入,整体性实施,强 力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迈出了坚实步 伐,踏上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技术革新之旅。

  为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县委政府融资 X.X 万元,完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光纤网 络 X%接入学校甚至到班,初中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X 台,小 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 X.X 台,满足开课要求。通过“X+N” 教学模式开齐开足各村完小、教学点英、音、美、信息技术 课,全县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了英语、音乐、美术双师教学 直播课。通过名师录制微课,薄弱学校教师接收后开展异步

   双师教学,全县 X 多个班级正常开展直播双师互动教学;通 过网络听评课,为一线名师的双师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专业 支持,逐步形成“示范课+专题研讨+工作坊”的研训模式。

  

篇七: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昌都市农牧局产业工作开展情况交流材料

  我市农牧业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 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决策部 署,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一系列重要批示 指示精神,结合全市产业精准脱贫总体规划,围绕建设“七 大种植基地,五大养殖基地” ,实施“七个全部工程”及扶 贫产业开发的目标要求,抓紧落实每个环节重要工作,具体 情况如下:

  一、 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持续推进。种植业方面:截至 目前,全市荞麦种植面积达 2 万亩,共创建八宿县荞麦示范 基地 6000 亩;芒康县索多西辣椒示范基地 1500 亩,芒康县 三江康巴大蒜示范基地 400 亩;建设高效日光温室 2074 座;

  建设葡萄基地 7550 亩(芒康 3950 亩,左贡县 3600 亩);建设 青稞良种基地 1.2 万亩;优质饲草料基地 1.35 万亩;建设 元根种植基地 2000 亩;藏药材种植基地 170 亩;以芒康县、 察雅县、八宿县为重点,连片集中种植以苹果、核桃、康巴 蜜桔、石榴、杏为主的地方干鲜果 7200 亩。畜牧业方面:

  已建设康巴香猪育种繁育基地 6 个,养殖规模达 1500 余头, 其中能繁母猪达 400 头,正在建设育种基地一个,育种规模 将达 5000 头;建设康巴香鸡养殖基地 5 个,养殖规模 2.8

   万只,正在经开区建设康巴香鸡孵化基地一个,今年养殖规 模将达 15 万只;在贡觉县莫洛镇幸福村建设阿旺绵羊育肥基 地一个,年育肥达 0.8--1.2 万只;以类乌齐、丁青、江达、 贡觉等县为基础,力争年内在高山草地畜牧业养殖基地育肥 饲养类乌齐牦牛 1 万头,出栏 0.9 万头;在卡若区、江达县、 农科所、丁青县各建设奶牛养殖基地一个,引进奶牛养殖数 量达 900 余头;2016 年在八宿、左贡、察雅、江达、卡若 5 个县(区)建设 10 个黄牛改良配种点,开展黄牛改良 3000 头。在全市加大康巴香猪、康巴香鸡标准化育种、繁育工作, 推进地方品种、品牌建设,实现集中养殖与大面积分散养殖 的行动计划,力争五大养殖进入高端市场。

  (二)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我市已初步 形成了青稞、荞麦、牦牛肉、干鲜果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 体系。据统计,我市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 18 家,其中有 9 家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根据产业分类,有粮油 (蔬菜)加工(流通)企业 14 家、畜产品加工(流通)企 业 2 家、饮品加工企业 2 家。主要产品有牦牛肉系列产品、 辣椒类系列产品、糌粑系列产品、荞麦系列产品、青稞酒、 葡萄酒、白酒、干鲜果品、菜籽油、核桃油、藏药材、藏香、 林下资源产品等,产品种类达上百种。实现年产值 12038.73 万元,上缴税金 622.72 万,员工人数 450 人。

   (三) 、特色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充分利用我市农牧业 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打 造芒康藏东珍宝“达美拥”干红葡萄酒系列产品、八宿“拉 鲁卡”荞麦系列产品、洛隆“洛宗”糌粑系列产品、类乌齐 牦牛肉、 阿旺绵羊、 康巴香猪和香鸡等特色鲜明的知名品牌, 积极开展特色优势产品商标注册和原种地理标识保护工作, 全力打造绿色、特色品牌。制作了我市“达美拥”红葡萄酒 系列产品、 “洛宗”糌粑系列产品、 “卡诺圣”矿泉水产品、 “昌都阿旺绵羊”等宣传资料在电视台播出。成功注册“藏 家牦牛” 、 “康巴类乌齐”2 个商标;启动了“康巴昌都香鸡” 、 “康巴昌都香猪” 、 “昌都阿旺乡绵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 册申报工作。拥有八宿荞麦、类乌齐牦牛肉、盐井葡萄、索 多西辣椒酱 4 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四) 、科技服务逐步强化。

  按照“一个产业、一位首 席专家、一个技术服务团队、一笔经费保障”的工作机制, 加强与自治区农科院,四川、云南省农科院等区内外研究所 的合作,重点加大对特色优势种养业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增 强特色农牧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农牧民的科技致富能 力。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加大对农牧业专业大 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从区外 引进短期技术援助干部,带动当地农牧科技干部提高业务能 力,并选派基层农牧科技人员到内地培训,学习掌握更为先

   进实用的农牧科技知识。今年 4 月,从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 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农业研究所、果树研究 所邀请 5 位专家为全市来自 11 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主 要同志及各县(区)农业乡镇技术人员近 61 人培训青稞、 小麦等各个生长周期特征及注意事项、施肥方法、蔬菜生产 技术、农作物统防统治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农作物田间管 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从内地 邀请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土专家)派往十一县(区)蹲点一 年指导蔬菜种植技术服务工作。市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总 站、畜牧推广总站及各县(区)农牧局技术人员深入各乡 (镇) 、村实地培训农牧民种子包衣、青稞和小麦栽培技术、 蔬菜(瓜果、西红柿等)种植技术、蔬菜大棚建造、主要农 作物和常见蔬菜丰产栽培实用技术,主要农作物和常见蔬菜 病虫害及杂草的防治实用技术,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实用 技术。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修理实用技术, “五号 病”防治及春秋季疫苗注射;秸秆氨化技术;常用农药的安 全使用和沼气建造和农业法、农机管理法、种子法,畜牧兽 医管理法等的培训。

  二、产业脱贫项目实施情况 昌都市“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涉及产业脱贫项目 13 类,2173 个,总投资 232.6 亿元。目前已下达 11 县(区) 产业脱贫项目资金 8 亿元,其中卡若区 1.3 亿元,其余 10

   县每县 6700 万元。全市十一县(区)目前共实施产业脱贫 项目 510 个, 涉及 156 个异地搬迁点, 涉及贫困户 20156 户, 120642 人,预计人均增收 7000 元。

  十三五期间卡若区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298 个,预计带动 建档立卡贫困户 1640 户,6614 人;边坝县实施产业脱贫项 目 106 个,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340 户,7528 人;左 贡县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70 个,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331 户,5915 人;丁青县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534 个,预 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373 户,6308 人;江达县已实施产 业脱贫项目 143 个,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944 户,5256 人;贡觉县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366 个,预计带动建档立卡 贫困户 1314 户, 6592 人;

  芒康县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59 个, 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2941 户,17690 人;类乌齐县已实 施产业脱贫项目 44 个,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318 户, 4585 人;八宿县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130 个,预计带动建档 立卡贫困户 1508 户,7846 人。洛隆县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99 个,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587 户,7461 人;察雅县 已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130 个, 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1029 户,5415 人。

  在产业项目的带动下,目前各级组织健全,全市农牧民 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130 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 18 家, 企业带动有力,合作社运行情况较好,群众参与到产业脱贫

   项目积极性高,已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格 局。

  三、七个全部工程工作 为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三年内实现“瓶装饮用水、 饮料全部本地化自给,肉类全部本地化自给、各类蔬菜全部 本地化自给、主要瓜果全部本地化自给,糌粑全部本地化自 给,奶油全部本地化自给,蛋类全部本地化自给”的目标要 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 念, 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和农村工作, 加大创新驱动力度, 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使全市粮食产能 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 供给的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当期及今后一段时期主 要做好以下工作:

  1.瓶装饮用水、饮料类。认真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 高工程, 全面解决农牧区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依托卡若圣水、 天域山泉、 雪花啤酒厂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瓶装饮用水产量, 满足本地瓶装饮用水产量,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到 2019 年 底,实现瓶装饮用水达 10 万吨以上,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依托珍宝酒业及其他葡萄酒生产企业,加大葡萄酒产业发展 力度,到 2019 年底,种植酿造酒葡萄 2 万亩,投产 1 万亩, 产葡萄 1.5 万吨,生产优质葡萄酒 5000 吨以上;依托八宿

   荞麦酒厂扩大规模,到 2019 年实现荞麦酒产量 125 吨以上, 苦荞茶 3 吨以上;

  依托雪花啤酒厂, 丰富啤酒饮料供应品种, 满足本地啤酒市场。到 2019 年底,实现啤酒产量 4 万吨, 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支持和鼓励雪花啤酒厂利用现有生产能 力,开发苹果、葡萄、芫根、蜜桔、杏、核桃等饮料产品供 应本地市场,并逐步扩大外销市场;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开发 本地市场需要的其他饮料。到 2019 年底,各类饮料生产能 力达到 2 万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2.肉类产品。调整优化草畜结构,大力实施天然草原 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工程,全市 11 县(区)实施天然草原 围栏休牧 630 万亩,草地补播 18 万亩,建设灌溉人工种草 75 万亩、旱作人工种草 50 万亩,草地补播 18 万亩;试点推 行草原灌溉、配套灌溉设施,创建实验示范基地 40 万亩;

  新建市优质牧草种子生产及加工基地,建设优质牧草种子生 产基地 1 万亩,建成优质牧草及人工饲草地基地 1 个;实施 “万亩草场”基地建设和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建成优质饲草 种植面积 5 万亩。开展鼠害治理草场 440 万亩,毒草害治理 32 万亩,虫害治理 300 万亩,蝗虫害治理 115 万亩。加强畜 禽良种工程体系建设,新建类乌齐县牦牛品种保护扩繁场、 贡觉阿旺绵羊保种基地,加强黄牛改良及牦牛“三元杂交” 种公牛生产基地建设,升级改造现有改良站,新建标准化改 良站 60 个,新建市级和 11 县(区)冻精液氮站。教育引导

   群众转变“惜杀惜售”观念,提高群众商品意识,加大牲畜 出栏力度,加快出栏周期 ,争取早出栏、快出栏,确保牲畜 年末综合出栏率达到 30%以上,实现草畜平衡。建立类乌齐、 丁青、江达、察雅、卡若等县(区)牦牛集中育肥基地,集 中育肥并出栏牦牛 10 万头,加上群众自发出栏和自己宰杀 的牦牛,到 2019 年,达到年出栏牦牛 48 万头,产牦牛肉 6 万吨(每头 125 公斤) ,使牦牛出栏率从现在的不足 20%提高 到 25%以上;以贡觉、芒康、察雅县为中心,新建阿旺绵羊 扩繁基地,发展肉羊加工产业园,精心打造“阿旺绿色肉羊” 品牌,到 2019 年,建成集选育、育肥、加工为一体的 30 万 只阿旺绵羊生产基地, 出栏 12 万只, 生产羊肉 0.72 万吨 (每 只 60 公斤) ,加上其他县(区)宰杀出栏羊(绵羊、山羊) 20 万只,生产羊肉 0.6 万吨(每只 30 公斤),全市共计出栏 羊肉 1.32 万吨,大部分将销往外地。以卡若、芒康、左贡 三县(区)为中心,发展万头康巴香猪集中养殖基地 5 个, 吸纳带动养殖户 5000 户,康巴香猪年出栏 15 万头以上,产 肉 0.45 万吨(每头产肉 30 公斤) ;以卡若、八宿、芒康等 县(区)为中心,创建康巴香鸡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康巴香 鸡 30 万只以上,吸纳养殖户 5000 户,年出栏康巴香鸡 50 万只以上,产肉 0.06 万吨以上。

  3.蔬菜。

  根据我市蔬菜供求特点和市场潜力, 以卡若区、 察雅县和芒康县三县(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县适当发

   展满足当地市场的蔬菜种植。到 2019 年底,提升改造和新 建高效日光温室 3000 座,主要用于生产绿色、精细菜和冬 季蔬菜保供,每座平均产菜 3.5 吨,产量达到 1 万吨以上;

  夏季大力发展露地蔬菜和马铃薯、萝卜等根茎类蔬菜种植, 争取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 2 万亩以上, 产量达到 5 万吨以上, 其他露地蔬菜种植 2 万亩以上,叶菜和果菜总产量达到 2 万 吨以上。在卡若区、察雅县、芒康县南部三乡重点发展反季 节蔬菜,为昌都市区冬季蔬菜供应提供保障。在 11 个县城 周边及三江流域河谷地区发展城郊蔬菜产业,满足本地试产 需求。建立蔬菜恒温冷库 3 座。加强冬春蔬菜特别是日光温 室新品种、新技术和生产管理的集成研究和应用示范。

  4.瓜果。至 2019 年底,在芒康、八宿、察雅、左贡、 江达、洛隆、贡觉、卡若 8 县(区)宜林宜果地区,栽植林 果基地 48138 亩,其中:建设苹果产业基地 33180 亩、水蜜 桃产业基地 1530 亩、康巴蜜桔 4896 亩、核桃 8532 亩。进 入盛产期后,按照苹果亩产 1 吨,水蜜桃亩产 1 吨、芒康蜜 桔 0.7 吨、核桃亩产 0.5 吨,全面投产后,可新增瓜果 4.24 万吨,基本实现本地瓜果自给。

  5.糌粑。大力推广青稞良种,大力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 设,努力改善灌溉条件,在洛隆、芒康、江达、卡若、边坝 等县(区)加强青稞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建设青稞良种加工 厂。在洛隆、芒康、江达、卡若、边坝各建立 4 万亩的良种

   生产与加工基地,大力开展藏青 2000、喜拉 22 号等良种推 广。到 2019 年底,力争青稞单产提高到 600 斤以上,在退 耕还林还草后确保青稞总产稳定,糌粑总产量达到 12 万吨, 完全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提高糌粑品质。

  6.奶类(鲜奶、酥油) 。在全市十一县(区)县城周边 及三江流域河谷地区,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和河谷畜牧业, 采用现代科技对奶牛进行集中养殖,建立相应的养殖基地, 提高优质鲜奶及酥油。到 2019 年底,养殖优质奶牛 1.5 万 头,产鲜奶 4 万吨,加上群众自己家庭所产奶量,全市奶产 量达 8 万吨(含 1 万吨学生奶;酥油产量达 0.4 万吨,鲜奶 与酥油转化率 15:1) 。

  7.蛋类。通过在全市十一县(区)建立蛋鸡孵化基地, 以培育康巴香鸡地方优良品种为主,通过将孵化的鸡仔发放 到群众手中散养和建设集中饲养基地相结合的办法, 到 2019 年全市散养蛋鸡规模达 10 万只以上,全市年产蛋量达 600 吨以上,满足市场需求。

  四、十一县(区)重点产业扶贫开发区建设 1、贡觉县:以莫洛镇为优势区域,以饲草料基地建设、 阿旺绵羊养殖育肥为主,基地开发建设面积 5000 亩。

  2、江达县:一是邓柯乡,以科技示范、试验,技术推 广、技能培训为核心内容,发展青稞原种田 500 亩,建设康 巴香猪育种基地一个,黄牛改良基地一个(奶牛选育为主) ,

   建设饲草料品种培育基地 1000 亩,蔬菜育苗基地 750 亩, 建设蔬菜保鲜库一个。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3000 亩。二 是汪布顶乡,重点发展河谷畜牧业,黄牛改良、奶牛养殖、 林果业、马铃薯种植等,基地开发面积 2000 亩。

  3、丁青县:以县城所在地丁青镇为重点,建设康巴类 乌齐牦牛集中养殖育肥基地一个, 配套建设饲草料基地 5000 亩,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5000 亩。

  4、 类乌齐县:桑多镇, 建设花卉基地、 饲草料基地 2000 亩,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2000 亩。

  5、洛隆县:以孜托镇、俄西乡为重点区域,产业选择 以经济林木、青稞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为主,保证全市青 稞良种供种,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10000 亩。

  6、边坝县:以金岭乡为重点区域,产业选择以蔬菜基 地建设、康巴香猪、康巴香鸡养殖为主,总开发面积 2000 亩。

  7、左贡县:重点区域为碧土乡等玉曲河沿线,产业选 择以旅游开发、康巴香猪、康巴香鸡养殖为主,扶贫产业基 地开发面积 7000 亩。

  8、八宿县:然乌镇发展旅游业为主,吉达乡以饲草基 地建设、康巴香猪、康巴香鸡养殖为主,拉根乡主要发展河 谷畜牧业,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6000 亩。

  9、芒康县:嘎托镇至曲孜卡区域,产业以饲草料基地

  11

   建设、蔬菜基地建设、康巴香猪、康巴香鸡养殖,葡萄基地 建设、康巴蜜桔基地建设,果业基地建设,蔬菜保鲜库建设 等,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10000 亩。

  10、察雅县:重点区域为吉塘镇、荣周乡。吉塘镇以建 设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奶牛养殖、经济林木种植为主,荣 周乡发展油菜、水果、马铃薯、蔬菜、青稞良种基地建设为 主,扶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3000 亩。

  11、卡若区:重点区域为卡若镇至沙贡乡一带。在卡若 镇瓦约村及沙贡乡多伏村建设康巴香猪育种基地两个,在经 开区建设康巴香鸡育种繁育基地一个,藏装厂一个,蔬菜保 鲜库一个,同时引进、培育一批农畜产品加工、包装厂,扶 贫产业基地开发面积 4000 亩。

  以上扶贫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正在统筹安排规划设计。

  五、特色农畜产品包装工作 打造我市“类乌齐牦牛肉” 、 “康巴香猪” 、 “康巴香鸡” 等品牌,做大做强本地产业,涉及类乌齐牦牛肉、果扎牧场 酥油、奶渣、酸奶、康巴香猪、康巴香鸡、八宿荞麦、洛宗 糌粑、左贡等县干鲜果产品加工、包装等。

  六、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 为了做好我市“十三五”期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 制工作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利结合,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增 收,我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

  12

   列决策部署,积极与自治区农牧厅衔接,建议在编制“十三 五” 草奖工作方案时在不违背草奖工作总体任务目标 (减畜、 保护草原生态、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尽量将优惠政策 向贫困户倾斜。

  目前,自治区正在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积极申报“十三 五”期间草奖工作方案,待自治区方案下达后,我办将第一 时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编制我市草奖工作方案,细化生态 脱贫方案,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十三五”末贫困群 众实现摘帽脱贫的目标增砖添瓦。

  七、绿色健康文化创建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昌都市委、市政府对高原生态绿色农畜 产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和任务目标,推动昌都市高原农畜产业 生态绿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根据 昌都市自然生态、区域区位和优势特色高原农畜产业生态绿 色产业产品等方面的特点,立足昌都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 围绕特色农牧业产业圈建设, 合理布局产业基地, 按照基地、 区位、产品、品牌融为一体和产业园、龙头企业、区域品牌 产品和销售渠道汇成一圈的原则,建设若干个具有区域特色 的基地与产业园相互渗透融合产业带和产业园与流通渠道 深度融合的高原生态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圈。重点从新品种繁 育、良种推广、高效种养、精深加工等入手,强化科技创新, 通过产业圈与创新圈相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利

  13

   益链深度结合,提升特色农牧业产业升级;加强农技队伍建 设、农牧民科技培训,将科技元素贯穿产业链始终,增强特 色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牧产品为重点,加快农牧 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标准创建,保障农畜产品优质绿色, 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高原特色农牧产品品 牌。

  根据各县的特色资源和产业发展潜力,选择资源禀赋 好、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在优势区域优先 布局和发展。重点以解决如何种好地养好畜为导向,构建特 色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以突破缺水少地的资源约束为导 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以解决吃得好吃的安全的特 色农产品为导向,打造高原生态绿色农畜产品,通过对葡萄 酒、青稞、荞麦、干鲜果、蔬菜、虫草、藏药、类乌齐牦牛、 阿旺绵羊、康巴香猪、康巴香鸡、林下产业、干鲜果产业等 特色优势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经营进行整体规划、区域布局、 点轴结合、点带联动、共同推进等措施,推动昌都市特色生 态农牧业产业圈建设。

  昌都市农牧局 2016 年 7 月 26 日

  14

  

篇八:牧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20年农业农村局一季度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一季度

  年初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局按照中央、 省 关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 疫情防控和备春耕生产,强化备春耕工作力度,有力有序推动 备春耕工作的开展。

  (一)提前谋划部署,有力推动备耕生产。印发《关于做 好 备春耕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备春耕生产期间疫情防控指 南》 等做好备春耕工作的 7 个文件,成立三个工作组,先后组 织召开 5 次办公会议,研究落实和推进秸秆离田、春耕物资下摆、 粮食销售、农村信贷等工作。

  (二)落实种植计划,确保春播面积不减。紧紧围绕粮食 市 场供求形势和惠农支农政策,按照“稳粮豆、扩经饲”的调 整方 向,引导农民合理确定种植意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作物结 构、品 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全市计划种植玉米 1650 万亩,水稻 550 万亩,大豆 900 万亩,蔬菜 120 万亩,中药材 50 万亩。

  (三)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春耕资金筹措。金融机构创新 贷

   款方式,推广网上信贷服务,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开展先

   贷后补手续、先贷后抵押等服务,同时一些乡村信贷网点陆续 开 工复工,加大对备春耕信贷支持力度。

  (四)推行“农资菜单”,保障生产资料需要。在宣传引 导农民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预购预订的同时,大力推进了“农资 菜单”服务,通过乡村微信群、电视台宣播等方式进行宣传, 基 本达到农户全覆盖。种子、化肥等农资生产销售企业开通网上 订货的 1035 家,订货量 36.45 万吨。目前,全市各类农资下摆到位。

  (五)启动余粮收购,加快农民余粮变现。建立全市秋粮 购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县(市)区领导小组三级协 调保障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秋粮购销工作的通知》等 文件。采取网络、视频、电话等无接触方式,对各县(市)区、 购销企业等实时调度售粮保粮信息,加强指导推进。加大购销 活动监管和涉粮案件查处力度,防止恶意压价欺农坑农等现象 发生。因地制宜采取定点收购、确定收粮时间窗口期、组织进 村收购、协调相关部门开通卖粮绿色通道等方式,助力农民及 时出售手中余粮。截止目前,全市农民手中三大商品粮销售 1133 万吨。

  (六)加强基础建设,确保春耕生产质量。一是加快农机 具

   检修。发挥我市农机合作社机具数量多、集中存放、维修设 备全 的优势,充分调配农机维修力量,采取分散式作业,加快 农机具 检修。全市已检修农机具 40.24 万台套。二是强化科技

   服务。通过电视讲座、专家录制视频等方式,开展农业技术培 训 及指导服务,解决农民备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 市已 培训农民 30.9 万人次。三是推进秸秆离田还田。下发《关于加快 推进春季秸秆离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紧急通知》《关于印 发新型肺 炎疫情防控期间秸秆离田作业指南的通知》,对秸秆 离田、安全 生产、人员管控等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对秸秆离 田进度在全市 进行通报,并在市电视台播发各县(市)区秸秆 离田进度,有效 推动了秸秆离田还田工作。目前,全市秸秆离 田任务已经全面 完成。

  (七)引导农资生产企业开工,保证春耕生产需求。按照 省 防指第 6 号公告提出的“十个必须”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 提下,有序组织农资生产企业复产复工。一是及时制定了 全市农 资生产经销企业复产复工的标准流程,设计农资菜单, 鼓励企业 为农户做好线上服务,农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由企业 统一配送到 农户家中。二是积极与交通部门沟通协调,开辟农 业专用车辆绿 色通道,确保农资运输畅通。三是明确开复工企 业上岗人员必须 有健康证,每天体温测试、佩戴口罩,穿防护 服进入车间,坚持

   生产车间、办公地点、销售经营门店分开, 并每天消毒。四是引 导企业合理配置人力和机械,实行错峰开 工、错时上下班,确 保有序生产。全市农资生产企业 100 家, 已开工 88 家。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在抓好春耕生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

   研判疫情带来的影响,统筹考虑畜牧业、渔业等产业发展情况, 并 作出系统性的安排,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推动农业大市向 农业强市转变。

  

  

推荐访问:牧区 产业发展 情况汇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