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与海派收藏的发展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古玩市场与海派收藏的发展

2022-11-14 11:20:1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编者按 中国古玩市场“长三角”地区论坛会暨海派收藏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4月19日在上海举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就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海派收藏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古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收藏文化和古玩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许多论文内蕴丰富,鉴往悉来,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和新思路,现选发其中5篇论文,以飨读者。

海派收藏文化中的无雅无俗与大雅大俗

吴少华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移民城市,在其衍生发展的文脉中,所形成的开放性思维,决定了她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情趣。这种区域文化特色在收藏领域中体现出来的雅俗观,曾引领着时代新潮流。

无雅无俗是精明的上海人的收藏雅俗观的特征。所谓无雅无俗,即指所有的收藏对象,只要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就不存在高低、雅俗之分。明末清初时,集邮被传统人士嗤为小儿科时,是上海人举起了集邮的旗帜,并使之走向了全国。在上海滩践行无雅无俗的先驱,是耶些义无反顾的文化人。名医丁福宝(1874~1952年)是被誉为近代集币界的泰斗人物,其子丁惠康(1904~1979年),自幼受父亲的熏陶,一生从事医学工作,创办上海虹桥疗养院,被宋庆龄聘为中国福利会顾问。同时,丁惠康亦继承了父亲的收藏爱好,早在1939年春,就联合刘海粟等收藏家,在上海孤岛发起举办“中国历代书画展”。他又致力于古陶瓷收藏,曾汇编成《华瓷》一书,收录晋至清珍瓷90件,由大收藏家叶恭绰作序。除书画、陶瓷外,他还热衷于文物收藏,某次,为收藏文物曾卖掉40幢里弄房厣。正是这么一位传统不能再传统的收藏家,他流传后世的收藏业绩,不是传统的“雅”藏,而是其“俗”藏。丁氏的“俗”藏是“台湾高山族文化”专题,大多为普通的民俗器物。1948午春,丁先生在沪上南昌路法文协会举办了“台湾高山族文化展览会”;翌年10月,又应北京清华大学邀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会后即将全部展品500余种捐赠给国家,现存中央民族学院。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为此向他颁发奖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聘其为顾问。丁惠康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收藏品无雅无俗的内涵。

在海派收藏家的眼中,雅俗是玩出来的。“雅”藏,如果沾满铜臭味,也会俗不可耐。而“俗”藏,同样能雅玩,所谓大俗淋漓即为雅,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如海上画派巨擘任伯年收藏贺年卡,篆刻名家丁辅之收藏手杖;又如玩火花的钱化佛、朱其石、梅兰芳、胡适。他们将别人弃之如废物的玩意捡起来,堆沙成塔,玩出了别有一番天地的情趣,“俗”藏雅玩,大俗大雅矣。再举康有为例证,1898年10月19日,康从南海离开香港去日本,开始了长达16年的环球逃亡生活,在他“经三十国,行六十万里”的行程中,留心中国流落海外的艺术品,觅得唐宋元明清各代书画数百幅及其他文物,回国后藏于上海辛家花园寓所,后又迁至愚园路游存庐。有意思的是,随同这位传统文化卫道士的大量书画文物藏品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大量的明信片。原来康氏每游一地,必购有当地景物的明信片,并在其上手书地名或作记录,以作珍藏。如此收集明信片,当时的国人是前所未闻的,而康有为玩得有滋有味,玩出大雅大俗的风度。

正因为“无雅无俗”与“大雅大俗”的风范传承,铸就了海派收藏兼容并收、共繁共荣的优良传统,玩出了民间收藏的真谛。当“文革”结束后,上海的民间收藏再次兴起,迅速形成了群众性热潮,涌现出上海滩最早的一批收藏明星,也是当今全国民间收藏最早出现的群体。例如已故烟标收藏家朱大先,这位解放后曾六次被砰为全国劳模的老先进,业余时间酷爱收集中外烟标,藏品近5万枚,又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个人收藏展,引起轰动。著名钟表收藏家王安坚,生前致力于古董钟表的收藏,并于1984年率先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座家庭博物馆,影响深远。算具收藏家陈宝定,任收藏算具的同时,发出了创立民间收藏学的呼声,引起国内收藏界的关注。如果说,民间收藏界人士是这样,那么海上文人又如何呢?文人也同样如此,请看:杜宣收藏烟斗,峻青收藏奇石,程十发收藏照相机,陈巨来收藏打火机,郑逸收藏名片,陆春龄收藏笛子。这些在收藏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理念与情趣,折射出了海派收藏文化的雅俗观。

无雅无俗,大雅大俗,雅俗共赏。正是海派收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作者系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

中国文物和收藏品在古玩市场的影响和地位

孙雪兴

与时兴衰:中国文物和收藏品与古玩市场共命运

在历史上,中国文物和收藏品是古玩市场的主角和台柱,古玩市场是文物和收藏活动的平台和窗口。

文物和收藏品的命运影响或连接着古玩市场的兴衰。同一件收藏品,有不同的品相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它受年代、材质、工艺、数量、流传途径等因素限制,而前四点是主要的。后面一点,如果是某个名人用过的则收藏价值会更高些。

在历史动荡的年代,文物和古玩活动紧系着把玩人的政治命运:在不少的文艺作品中,为了一件文物,打斗厮杀、拼死相争的大有人在。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收藏被和政治挂上了钩,什么玩物丧志、什么封资修残余、什么思想不健康等对收藏的指责迎面而来,使收藏成了地下活动。所以,只有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才能有收藏和古玩市场的繁荣。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风气的提升,为收藏和古玩市场提供了得以成长的土壤。收藏活动和古玩市场的兴旺,离不开几个重要因素:政治宽松,经济繁荣,住房改善,文化普及,社会和谐。

双向辐射:中国文物和收藏品与古玩市场的互动关系

自古以来,古玩市场的兴衰即是一个国家和城市兴衰的标志之一。按照外国经济和社会学家的研究,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个分界线。过了这线,文化活动、政治向往、经济贸易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我国已经迈过了这个坎,所以古玩市场和民间收藏的兴旺就顺理成章。要说古玩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有三点:1.古玩市场是民间文化取向的晴雨表;2.中国文物和收藏品是一个城市乃至地区和国家文明历史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的一部分资源是通过古玩市场所具有的古玩集散中心作用形成的;3.古玩市场是从民间收藏向古玩市场、再由古玩市场向民间收藏双向辐射的转移平台,从而成为向人民群众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人民群众从今天走向历史、从历史走向现实的通道;启迪人民智慧和精神的阵地。

兴利除弊:收藏与古玩市场的前景与展望

古玩市场的功能我认为可以用这几个词概括:交易,治情,益智,治学。

一般地说,是文物必定靠收藏流传,但收藏、流传的不一定都是文物。因此,对于繁荣古玩市场,作为一名局外人,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

1.在历史上,上海的收藏一向号称占有全国半壁江山,但是收藏毕竟是以民间为主的,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住房条件等等,故要有一批人如痴如醉地追

求。相信他们中间能出一些收藏大家,和上海这个大城市齐名,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

2.10年前收藏活动遇到的困难其实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央视四台在10年前做过一档节目,我和几个收藏家在那里讲过一个观点,希望民间收藏有国家政策扶持。现在,这其中一部分是做到了。据了解,那么多民间收藏馆,能得到政府直接扶持的并不多。我们在敬佩这些收藏家执著精神的同时,也为其收藏品的命运担心。物质条件能否支撑?后代对此感不感兴趣?家庭住房能否容纳这些藏品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其藏品的命运。希望社会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对我们的收藏家多给一点关注。

3.收藏理念的增强有赖于对祖国文化历史的渴求和理解,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此的追捧。一种文化离开了青年人的参与就缺乏一定的生气。我们不能奢望他们能像超女、追星那样对文物和收藏产生兴趣,但是通过推进和宣传,确实可以从他们中产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热心人。现在汉学和中国文化在国外已经受到追捧,我们不能像有的文化现象那样,中国的固有文化不是在国内却在国外生根和繁荣。所以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我们的收藏和古玩市场才会有扎实的根和永恒的魂。

玩物未必真丧志,鉴宝定会长精神。在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收藏和古玩市场应当有自己发展的空间。

弹指间阅遍千年沧桑,方寸里览尽万方风情。通过古玩市场,鉴赏和收藏文物,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继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

上海古玩艺术品市场要确立国际化视野

张永正

改革开以来,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各类古玩艺术品的鉴赏、拍卖、讲座、培训活动方兴未艾,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相继举办。加之《艺术品投资》《天下收藏》《艺术玩家》等媒体栏目的推波助澜,使古玩收藏深入千家万户。上海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古玩艺术品交流的中心。

回顾历史,上海曾在全国古玩收藏品交流中古有“半壁江山”,要重振“半壁江山”的雄风,上海古玩艺术品市场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而市场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也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以适应国际化的要求。之所以强调要确立国际化的视野,有如下两点原因。

首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过去,历史选择了一海,近100多年来,海派文化与外来文化在上海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碰撞、交流、融汇,其结晶物留住大都市的心坎上。这是任何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你看,明清时期西方传教上的艺术品留在上海;晚清时代海外贸易的古玩商品留在上海;一大批留学生从欧美带回的艺术品留在上海;外国侨尼珍奇的收藏品留住上海。上海成了“万国艺术商品集散地”。人才方面,除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从上海走向世界,颜文樑、朱德群、赵无极、陈逸飞从上海走向大洋彼岸。这些大师早就带着国际化的视野,从事中西方文化交流。今天,历史又一次选择了上海。苏富比、佳上得早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世界一流的画廊已在黄浦江畔立足;上海一批批收藏家到海外去淘宝;收藏烟斗、小提琴、西洋钟表、西洋玩具和众多国外艺术品已成为申城一道风景线。最近几年,海归派回来了,从事外企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些学成回国的精英和有幸涉足外企的人士,他们的审美观会更偏重于西方艺术。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绝不可忽视这个日益壮大的消费群体。从另一方面看,外国人也看好中国的艺术口。刘小东创作的《三峡新移民》油画,原被印尼某收藏家以较低的价格买断,前不久委托拍卖,最终以2200万港元拍卖成功;另一位中年画家曾梵志的一幅《面具》系列作品。在海外拍卖中,被韩裔美国人以50万美元收入囊中。这说明中国艺术品住海外很有市场。以上一切告诉人们: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今天仍在延续扩大。

其次是适应艺术品“回流”与“输出”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海外一批中国古玩的“回流”和受海外欢迎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输出”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级市场的古玩城,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是古老又年轻的行业,古玩艺术品市场能不能在“回流”和“输出”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是世界上流失文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约有167万件之多,其中既有国家宝级文物,也有一般古玩。所以与有关部门合作,为珍宝“回流”作出努力是完全可能的。2007年春节前,找参加过一次书画拍卖会,其拍品全是海外回流品,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都有,推出的拍品绝大部分成交。输出方面如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陶瓷作品、景德镇仿“7501毛瓷”、宜兴精细的紫砂工艺品、当代受欢迎的书画作品、精美的绣品等等在海外都受到青眯。

国际化视野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先有认识再有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当前需要把这个认识与市场的管理、经营结合起来,并从培育市场、培训人才、培养艺术家三方面入手,统筹推进。为此,建议如下:

一、有条件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可在海外设立办事处。任务是做好古玩艺术品市场的策划和古玩艺术品的展销、交流和收购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互动。同时,在市场内增设古玩艺术品经营部,直接参与民间古玩艺术品的鉴定、交易、寄售、收购、拍卖以及礼品的设计、包装和营销。

二、引进一批画廊。经营的画种应既有水墨画,又有油画,还要有金山农民画。做到中西画廊兼收并蓄;要特别注意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画廊,着力推动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同时,适当调整古玩经营者的结构比例。资料显示,中福古玩城云集海内外200多家古玩商家,其中20%以上来自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欧美国家,这个比例能不能再提高?以国际化视野作衡量,结构应进一步调整。

三、主动为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提供作品介绍与展览,为他们诚信服务,并组织拍卖活动。上海著名画家徐芒耀,1984年到英国留学,其作品已被海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另一位著名画家俞晓夫,1988年到英国留学,其作品已被美国亚太地区博物馆收藏。我们完全可以宣传他们的油画风格与艺术含量。同时,主动与民营企业家、金融家、医务家、教育家联系,广泛开展联谊活动,把他们的投资热情调动起来,致力于把国内经济市场中有威望有实力有艺术修养的商人吸引到收藏队伍中来。大连万达、浙江和江苏的民营企业家已经走在前面,上海也不应落后。

四、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艺术品市场提高管理水平,调整经营理念,比什么都重要,可以对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企业员工等开展不同层次的岗位培圳,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这也是百年大计。

五、建立古玩陈列馆。为反映企业文化与成果,把市场内有代表性的“名、特、优”艺术精品陈列出来,包括瓷器、书画、玉器、古钱币、紫砂壶、绣品、青铜器、杂件以及当代艺术品等,艺术品市场要有若干件镇馆之宝,既供人们参观,扩大宣传,又展示企业的文

化形象与实力。

六、实行股份制。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古玩艺术品市场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实行股份制,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可吸收鉴赏家、收藏家、经纪人、管理者、经营者等人股,使其成为市场的主人。

(作者系上海市南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海派收藏文化是古玩市场立足和发展之本

钱岳明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投资需求日益增长,无数收藏家、投资家和收藏爱好者,出入于诸多的古玩经营场所,从事古玩收藏品的交流活动。古玩热的升温,拓展了我们进一步发展古玩收藏品市场的思路和领域。

上海云洲古玩城是2005年在具有25年历史的太原路云洲邮币收藏市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在近两年时间的运作过程中,我们感到,自己的经营理念、服务导向、管理模式不能局限于将收藏活动仅视为富贾巨商、达官文人独享的专利,应该逐渐降低涉足收藏的门坎,为更多的寻常百姓参与海派文化收藏活动作好服务。我们发现上海肢“长三角”地区收减市场里,传统的古玩文物和标新立异的近代民间收藏品两者相融合,已经形成不可替代的海派文化的收藏特色。云洲古玩城在申城的崛起和步入健康发展之路,离不开海派文化收藏这条主线,其主要理由是:

一、企业定位,得益于海派收藏主题的启示

近2万平方米的云洲古玩城扩建成功后,形成了有6个楼层的大型综合性占玩:其中1~4楼为古玩交易市场、5楼为集邮品市场、6楼为钱币市场,另有节假日专设的露天收藏品市场,常驻古玩商家800余户。还专门配有展示厅、拍卖厅、咖啡馆、美食城、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经营范围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收藏品,古玩、“现玩”“洋玩”一应俱伞,成为上海古玩行业中经营种类最为齐全的市场,全方位地体现了海派收藏文化“海纳百川、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内涵特征。

海派收藏是一种开放式的收藏,是一种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收藏,也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收藏。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收藏形态,极具这一特征。我们当然应致力于推广海派收藏,并努力为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加入海派收藏队伍,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古玩市场扩建,借助于海派收藏的空间

历史上的海派收藏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清末民初,在上海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把西方的集邮文化带进上海,使之成为中国集邮文化的摇篮。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钱化佛、冯孙眉为代表的一批上海文人较早收藏火花、门票、戏单、布告等,倡导现代收藏之风,奠定了海派文化收藏的基础。又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和本土移民文化的双重影响和渗透,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兼容性和时尚性的海派文化。在这种文化大背景前提下,海派收藏孕育而生。

云洲古玩城海派收藏的特色,促使收藏品的经营范围明显扩大,入准加盟古玩城的队伍逐渐增加,又吸收更多的在社会上颇有知名度的占玩、现玩的收藏家、实业家进驻云洲。海派收藏的特色内涵,给云洲古玩城的招商工作增添了活力、拓展了思路。

三、创建市场品牌,得益于缤纷的海派收藏活动

收藏行业作为国强民富时期的朝阳产业,我们要悉心爱护她,培育她,使之健康成长。

据统计,开市近两年来,云洲古玩城共推出397次精彩的海派-文化收藏活动,平均每两天举行1次。其中名家藏品展22期;中国蒙古国际邮票交流展、台湾同胞土器展、湖北省民间藏品展示会、春秋两季全国交易会等大型活动6次。举办6个主题系列让32次古玩鉴赏讲座。推出收藏品免费鉴定咨询59次。特别是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沪的鉴宝活动和《收藏》杂志社在沪举行“海派收藏专号”发行仪式活动,吸引了近千人,场面甚为壮观。为配合民间社团开展收藏研究活动,共举行了160次特色沙龙和各类研讨会。作为云洲特色品牌项目的“大家来竞宝”民间藏品交易会每月1次,已举办21期,由于淘宝捡漏的机会较多,参与活动的人常把拍卖厅挤得水泄不通。我们还先后请进敬华、上拍、青莲阁、中天、大众等8所拍卖行在云洲举办了15场专场拍卖会;推出著名书画家现场笔会17次。如此形式新颖、次数频繁、氛围浓郁的海派收藏活动,在古玩同行业中是不多见的。丰富的活动既为云洲古玩城提高了知名度,汇聚了人气,活跃了市场,又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收藏文化交流平台。

(作者系上海云洲古玩艺术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长三角”地区展示着中国当代民间收藏的新风貌

李毅民

以上海为龙火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是收藏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多年来,“长三角”各城市收藏文化建设和收藏活动的开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分便捷的交通与信息网络,促使这一地区共同搭建起了一个超越行政区划的收藏活动平台,这将对加强“长三角”城市收藏组织之间、古玩市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的海派文化具有其鲜明的特色:一是远离官府,重商重学,富有商业气息,市场化发达;二是开风气之先,对外来文化、现代文化的吸收和发掘采取包容的态度;三是关注市民的生活感受,市民文化比较发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十我国的民间收藏出现了三个新变化:一是民间收藏组织的目标和作为发生了变化;二是民间收藏家的构成和追求发生了变化;三是艺术品市场的格局和影响发生了变化,致使民间收藏活动具有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在“长三角”地区的民间收藏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民间收藏组织勇于开拓创新

近年来,众多的民间收藏组织或独自或与文博单位合作,办展览、开展专题研究、出版专著,十分活跃。民间举办的一些大型收藏研讨会,影响波及国内外。

上海市收藏协会成立20年来,在组织鉴赏、展览、交流、宣传等活动方面,无论是活动的经常性,内容的丰富性,还是思路的超前性,都走住全国前列。当代海派收藏家不仅热衷于传统收藏品的收藏与研究,对现代收藏品、趣味收藏品,及海外收藏品也情有独钟,并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第11期《收减》杂志推出的“当代海派收藏”专号,就是杂忠社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策划、组织实施的,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与南京博物院密切合作,不仅协会挂靠在博物院,而且经常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收藏鉴赏、展览等活动。开创了国家文博单位对民间收藏活动关心支持、热情辅导的新格局,推动了民间收藏活动蓬勃健康发展,这在全国可谓独树一帜。《收藏》杂志不久将推出与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合作策划的“江苏文物收藏”专号。

2003年,“家有宝藏——2003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民营企业家拿出的“宝贝”使浙江省博物馆汗颜。此次共展出的280件(组)文物,有晚商的兽面纹铜鼎、东汉重列神人车马画像镜、唐代狩猎菱花镜等,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这几分显示出浙江民间收藏的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超过了浙江省博物馆。

2006年,由民间收藏组织与文博单位合作,先后在景德镇、

上海举办的元青花瓷器大型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长三角”地区在收藏类图书出版和媒体对收藏文化的宣传方面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二、以开放的胸怀兴建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上海等地曾兴起收藏家创建家庭收减馆的热潮。如今已发展成建设大型博物馆,设立艺术品基金会,资助莆点学术研究项目,其中许多收藏家投入的资金数以亿计。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制订的上海博物馆远景规划中,提出2007年上海博物馆要达到120座,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时,博物馆将达到150座,形成一个中心,即人民广场周边的博物馆中心区域;三圈环壁,以中心区、市郊结合部、远郊建成三个博物馆圈;11个文博特色区块,形成主题性博物馆群。这在全国开风气之先。

苏杭嘉湖这片中国最富庶地区,以及宁波、无锡、扬州、宜兴等传统文化的重镇,如今都在兴建着众多独具特色的收藏类博物馆。例如苏州的丝绸博物馆、古典家具博物馆、戏剧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正在形成以江南文化为特色的苏州博物馆群。

由南京天地集团、东方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和南京人学教授杨休先生创建的长风堂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最人的民营博物馆之,所藏文物艺术品总价值超过12亿元。2004年6月,杨休在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以6900万元竞得的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等重量级书画,成为长风堂最具特色的藏品。他所创造的这项中国画的世界最高拍卖纪录至今无人刷新。

长风堂是天地集团下属文化产业公司,旗下有博物馆、拍卖公司、教育机构和画廊等十几家单位。长风堂博物馆展示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艺术品6000多件,包括书画、青铜器、瓷器杂件,还有古籍善本、名人信札和相关档案。

三、开展与国外的收藏品交流

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家出身的收藏家,走出国门,赴海外淘宝、办展,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其强劲势头,对海外艺术品市场已经产生一定的震动和影响。

近年在世界顶级文物拍卖场上,中国人的身影频频出现。2003年佳士得纽约秋季拍卖会,13%的中国艺术品被中国买家拍走;2004年的纽约春季拍卖会,比例升至25%;同年香港秋季拍卖会,“中国比例”再次上升。民间资本已成为针对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海外夺宝”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夺宝奇兵”的主力系浙江民间资本,这些资本分布于民营经济特别发达地区,其中包括杭州、宁波、台州、温州、义乌、绍兴等。2006年,明末清初画坛巨擘陈洪绶流落他乡的《花鸟图册》被浙江中凯集团以2800万元拍回。慈溪一买家2005年3次出手从国外购回3000多万元的中国文物。宁波一藏家出资1亿多元到国外“夺宝”。浙江省内许多民营企业家还办起陈列室、博物馆,其藏品之丰、档次之高,令人惊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藏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景德镇官窑瓷器、上海稻房博物馆(筹)藏景德镇在20世纪70年代制作的7501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连同台湾鸿禧美术馆藏景德镇瓷器,于2006年10月21日开始在日本国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举行“景德镇千年展”首展,之后还陆续赴日本三个县市美术馆计划举行为期一年的巡展。作为民间藏家藏品的“7501毛瓷”首次成批出国巡展,其示范带动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次送展的“7501毛瓷”出自上海收藏家张曙阳先生的藏品。张曙阳相信,有朝一日中国现代艺术陶瓷,特别是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一定会实现价值认同。以“7501毛瓷”为例,20世纪80年代价位还较低,但90年代以后就节节攀升。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总结出了沿着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走向选择收藏品的捷径。基于这种认识,张曙阳已收藏战国到唐代的铜镜200多面,其中从法国古董商那里买来的一面战国铜镜直径达36.8厘米,从香港古董商那里买来的边长为19厘米的战国方镜也是现存最大的。在机制币收藏领域,他抓住钱币大师马定祥先生身后批量转让藏品的机会,已拥有其中一些精绝之品。

总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件件都堪称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表明民间收藏家队伍正在迅速崛起。“长三角”地区已经有相当一批民营企业家出身的收藏大家,财力、眼力、魄力都具备了。其中许多人热心弘扬民族文化,自觉奉献服务社会,所显示的海派收藏文化消费理念及民间收藏文化价值观,尤其值得称道。

“长三角”地区不仅展示着中国当代民间收藏的新风貌,也将引导着中国当代民间收藏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系《收藏》杂志执行主编)

责编 水清


推荐访问:海派 古玩 收藏 发展 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