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大类类名刍议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大类类名刍议

2022-10-22 09:45:17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 作者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中国现在适用范围最广的图书分类法,其中C大类的类名“社会科学总论”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准确的体现出C大类类名的意义,而在一至五版的数次修订中这个问题都没有引起重视。C大类类名变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总论”是在当下较为现实而恰当的举措。

【关键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大类;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自初编至今已是第五版。在历次版本更迭中,C大类的类名“社会科学总论”似乎未有任何值得商榷之处引起学界注意。然而这众所周知的类名却并未达到其应有的准确和规范程度。

一、管窥“社会科学”

“科学”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和现代汉语里的意义并不相同。古典文献中“科学”一词的最早出处无法详探。一些研究及《汉语大词典》中都引用南宋时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一句作为“科学”一词现能见到的最早出处。周程指出此种观点并不可靠,陈亮原文应为“科举”。[1]周之所考甚确,但“科学”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偶尔指“分科之学”乃不容争辩之事实。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科学”的名词性义项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2]这一义项乃从自江户时期才出现“科学”的日语译介而来。[3]研究日语中“科学”一词义项的历时变化已有诸多论文提及,兹不赘言。但不管怎样,英语单词“science”对日语及汉语中“科学”一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science作为一个多义词,有“knowledge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of the natural and physical world,based on facts that you can prove,for example by experiment”[4]即所谓的“自然科学”,也指“a system for organizing the knowledge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especially one concerned with aspect of human behaviour or society”即人文、社会方面的学问,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的词来翻译这一义项。使用时要在前面加上定语,才能表明具体是哪一门学科,也就容易被汉语所译,如“社会科学”则是前置了形容词social而形成的“social science”而来。但正如李田心所言,日本人最初翻译science时有不妥之处。[5]未加定语的“科学”,并不能涵盖science的多个意义,仅仅只能指称“自然科学”。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汉语将日语译介的失误延续到了今日,关于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被认为是“科学”。然而social science在英语中的诠释是“the study of people in society”,“study”仅仅是一种“学”或者“学问”,并不能被称为“科学”。

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科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成“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都可以被划为“社会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运用了许多如数据统计、概率分析、函数变量等从自然科学中诞生,且与自然科学一样追求实证的方法,故而社会科学被称为“科学”依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humanity”之浅析

Humanity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义项是“the subjects of study tha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way people think and behave,for example literature,language,history and philosophy”,其义素中包含有“人类的所思所想及行为举止”,文学、哲学等都可以被称为“humanity”。但围绕这个单词一直争议不断,应该译为“人文学科”还是“人文科学”?在人类知识门类中,它和社会科学应不应该被划分开来?

在文学、史学诸学科的研究过程中会有用到统计词频、计算数据分布的时候,诸如分析某个字、词在某个作家作品中的出现频率,或是经济史中分析某段时间的财政收入。但是与自然科学相比,绝难称得上是主要的手段。就算是与经济、金融、社会保障等学科相较,这种方法在整个领域的研究中所占比例也并不高。除了研究过程,文史哲方面的成果也不能被认为是“the facts that you can prove,for example by experiment”。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叙事技巧;历史事件的诱发因素、发展过程;哲学思想的不同流派、实践应用都是研究者主观建构的结果,不可能用实验检验真伪。甚至“真伪”的二元对立标准在很多时候都不能用在这些专业中,实难划分到具有理性主义色彩的“科学”名下。故而如林毓生所言,“人文学科”绝对不能叫做“人文科学”。[6]

学界关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分合也有不少争议。刘大椿认为:“无法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截然分开。人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就是在社会场景中展开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7]然而,在人类学会群体生活以前,一些独处和人数较少的群体,都很难用“社会”之类的概念去界定他们的生存空间。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不具有自己的精神、心理及思维。就算在每个人都是所谓“社会人”的今天,也不代表人的内在活动完全受外部事物影响而没有丝毫自主、独立的规律。

不过,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其实没有泾渭分明,它们之间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手段确实有共同之处,这一点已为学界共识。语言学便是一门注重实证的学科。但即便如此,其中一些学说如上古音的拟构便是人类主观思维的体现。针对同一个音标发出的声音在响度、音色方面也有差别,它的精准性和实证性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较远不在同一层级。

尽管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来区别二者,但总的来说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对本体的探索,而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关注对象则是人类外向化建构自身、改造环境的成果。在理论条件和外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是应该分开来考量的。

三、C大类类名“社会科学总论”之考辨

在前后五版《中图法》里C大类类名都是“社会科学总论”,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中图法》的编者们理论上的考量。

不管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中图法》,还是1953年出版的《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都以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基本的三大部类。其依据是毛泽东1942年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他提到:“什么是知识?从古至今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阶级斗争知识,民族斗争知识也包括在里面。此外还有什么知识在里面呢?没有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此外再也没有别的知识了。”[8]自此,不论政府的行政策略与规划设计还是学界的认知都受到了深刻影响。

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以下简称“使用手册”)中,对于“C0/79”的说明是“包括了总论社会科学具有共性区分的文献,即内容涉及全部或多个社会科学学科的文献。凡属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某一专门科学的文献入有关此类。”还指出“C8/97是具有社会科学属性并带有普遍性的综合性学科类目”。[9]

毛泽东讲话中关于的知识分类是否妥当姑且搁置,但《使用手册》中的说明是有很大缺陷的。

“凡属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某一专门科学的文献入有关此类”一句的不妥之处在于,将“人文科学”用连词“或”与“社会科学”并列就是承认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独立且平等的两个知识门类。但又让一同归入了C大类“社会科学总论”之下,无疑是表示人文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这不仅在语义上有自相矛盾之处,也违背了前文所述“人文学科”不能被叫做“人文科学”的论点。

C大类在《中图法》中名为“社会科学总论”,再加上排列位置,编者们无疑认为其对D,E,F,G,H,I,J,K八大类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但C8/97中的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等等在C大类中的出现应该被坦承为《中图法》编写过程中不得已而采取的折衷手段。[10]统计学、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何以对I大类的文学和J大类的艺术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如按某些观点所有人类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故社会学具有普遍性的话,那人类乃至全体生物的交际活动都必须要以语言或者符号为依托,那么语言学、符号学是不是比起社会学更具有普遍意义从而应归入C大类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我们还可以参照一下对世界图书馆分类学有重大影响的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DDC”)和欧美不少大学图书馆采用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LCC)。在DDC和LCC中,尽管没有“humanity”的出现,但都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等立于社会科学之外,予以和社会科学平级的设置。[11]中国引入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舶来概念,却没有在图书分类实践中借鉴西方分类法的特点。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语境中形成的分类法体系里生搬硬套西化的术语,必定会出现上述不妥之处。

四、结语

虽然图书分类与学科分类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图书分类必定要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来进行设计。《中图法》作为中国范围内使用最广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不仅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其产生的文献分类效果还会对人们的认知进而对人类知识体系及产生巨大影响。[12]针对《中图法》最理想的修改无疑是在C大类“社会科学总论”和N大类“自然科学总论”之外再设立一个“人文学科总论”,将人文诸学科列于其后。然而考虑到和现有分类法的差异,这一举动会给各图书馆产生巨大工作量而变得不切实际,故而可行的办法是把C大类的类名变更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总论”。这样就扩大了类名涵盖的范围,增强了类名所表达的准确度,是较为现实的措施。

【注 释】

[1] 周程.“科学”一词并非从日本引进[J].中国文化研究,2009(02).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731.

[3] 杨文衡.“科学”一词的来历[J].中国科技史料,1981(03).

[4] 本文所有英语单词释义皆引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09.

[5] 李田心.汉语错误译名“社会科学”源于日语[J].科学中国人,2014(07).

[6]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换[M].三联书店,1988.3.

[7] 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与社会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

[8] 毛泽东选集[M].东北书店,1948.943.

[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39.

[10] 田素梅认为,受苏联教条影响,解放后我国没有将社会学为独立学科,所以1971年开始编制的《中图法》也没有专门的社会学类目。社会学重建之后,由于类目结构限制,无法再为其专设大类,故唯有在“社会科学总论”中以三级类目形式增设。参见田素梅:《两部分类法中的社会科学类目体系比较研究》,《图书情报工作》1998(4).

[11] 2004年的DDC十个大分类是:000-计算机科学、资讯与总类,100-哲学与心理学,200-宗教,300-社会科学,400-语言,500-科学(自然科学),600-技术(应用科学),700-艺术与休闲,800-文学,900 -历史与地理(含传记)。LCC的26个大类是:A总类,B哲学、心理学及宗教,C历史学及相关科学总论,D世界史(除美国史),E美国史,F美国,前英属,荷属,法属美洲和拉丁美洲地方史,G 地理、人类学、休闲活动,H社会科学,J政治学,K法律,L教育,M音乐,N艺术,P语言及文学,Q科学,R医学,S农业,T技术及工程,U军事科学,V航海科学,Z 目录学、图书馆学.

[12] 图书馆分类法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但是图书分类法反过来对人类思维也会造成影响。参考傅荣贤:《近代图书分类西方化及其对传统知识体系的重构》,《图书馆建设》2014年11月。傅氏提及内容虽于本文无直接关系,但却同样说明了分类法对思维观念、知识体系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很难用“积极”、“消极”一类的范畴去考量,但一定会对客观规律的认知造成主观上的扭曲.

【作者简介】

吴 穹(1988.7-)男,四川自贡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推荐访问:分类法 刍议 大类 中国 图书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