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刘秀祥,视频1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感动中国刘秀祥,视频13篇

2022-02-23 12:53: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13篇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1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12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18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19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19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20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12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2

9月8日下午,通过刘秀祥牵线搭桥,浙江省余姚市的一位企业家与陆帮燕结成帮扶。

“资助金额为每年6000元左右,等资助方审核完陆帮燕的资料后,将确定打款时间。”刘秀祥工作室工作人员王代分说。

陆帮燕的父母是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学生食堂的员工,收入拮据,而她的弟弟正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上高二,陆帮燕上大学每年27500元的学费成了她家最大的难题。

经历过苦难,刘秀祥更懂得机会的珍贵,他告诉自己,要通过努力,解除贫困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在刘秀祥看来,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控辍保学。

入职以来,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跑遍了望谟县15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近50名学生从工地、车间拉回了校园。

2019年夏天,就读于望谟县第三中学的王妹快被母亲要求不准参加中考,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渴望读书的王妹快偷偷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入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但最终还是被迫辍学。

得知消息后,刘秀祥带着王妹快的初中老师和所在镇干部,共同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多次尝试后,终于说服对方。后来,他又对接爱心人士资助王妹快,资助金额为每年7000元,直到大学毕业。王妹快得以重返校园。

“刘老师就像阳光一样,每次坚持不下去时,想到他曾经的经历,就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事儿。”王妹快说,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她希望将来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去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

同样被刘秀祥“拉”回校园的,还有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廖段写,由于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她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辍学后,刘秀祥坚持与廖段写母亲沟通,给她讲解国家的帮扶政策,同时积极为廖段写对接资助。

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终于在离开近两年后得以返校读书。

“那时候,我一有空就会和刘老师沟通,很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只能做苦工,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我才能改变命运。”回想起打工的日子,廖段写泪流满面。

“从2012年到现在,刘老师自己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王代分说,截至9月10日,刘秀祥已为1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98.4万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刘秀祥说。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3

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12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 邓小艺摄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12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4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12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18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19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19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20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12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5

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吧,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预计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多人会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当初要是努力的话,也许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样,但很遗憾,没有如果,也没有当初。老天爷是公平的,他给每一个人同样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有些人能在24小时里脱颖而出,而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也许有人会说,上天的确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被分配,但上天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样,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当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有许多人正在为生活而奋斗,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多糟糕和落后。十多年前,有一次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男孩的故事,他是个山村的孩子,名叫刘秀祥。当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没有人能帮助他,因此,年轻的他独自一人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由他独自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刘秀祥,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中间的字是他的辈分,而祥则是他的梦想,希望能和母亲过上平安的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办法种地,刘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邻里帮忙度日。刘秀祥于1995年上小学,接触到了知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不同,小学升初中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三名,但没钱读初中,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该校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免试资格。

#新来的刘秀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母亲一起住在这里。读书、工作时,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对青春期很敏感,但刘秀祥却没有时间想别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占据了刘秀祥的全部时间。刘秀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之后就换了环境,换了地方看书,刘秀祥因为学习,换了很多家,甚至还因为便宜,住过猪圈。

07年,刘秀祥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落榜,但刘秀祥并不甘心,说服一所中学接收他,让他再读一年,最后进了山东临沂大学。一路上,刘秀祥经历了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刘秀祥都没有在中途放弃,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了过来。背著妈妈去上学的故事,也被媒体挖掘,大肆宣传,他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上大学时,学校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俭学和住宿,可以让他安心学习。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刘秀祥到哪儿去了?他回了老家,当了人民教师。

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有许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贫困,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对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在那个小山村度过一生。从初中开始,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坚持下来,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刘秀祥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当人民教师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除了上课讲课外,还会到家中、网吧等地寻找失学儿童,希望能透过自己的故事说服这些孩子继续上学。于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祥跑掉了八辆摩托车,让几十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2018年,刘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被选入中国优秀教师行列,同时他还是当地高中的副校长。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6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20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7

12年前一则“儿子不惜千里背着精神病母亲上大学”的消息引发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很多父母幻想自己有个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该多好。

这个孩子叫刘秀祥,出生于1988年,是贵州偏远山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家里兄妹三人,他最小,有个哥哥和姐姐。本来一家人过着清贫又幸福的生活,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当时的刘秀祥只有四岁,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溘然离世。父亲的突然辞世,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母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一个原本贫寒的家庭坠入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刘秀祥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只有四岁,哥哥和姐姐也才十岁出头,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三个年幼的孩子身上,他们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半大的哥哥姐姐一边学习种地,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妈妈,靠着村里好心人的帮助艰难地维持着生存。这样的苦日子过了整整七年,不堪忍受生活重压的哥哥姐姐相继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么多年也苦了这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过得好不好。

哥哥姐姐走后,家里只剩下十岁出头的刘秀祥和生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年刘秀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和当初的法子英一样面临命运的抉择。但是刘秀祥挺住了,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承受了连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很难面对的艰辛。

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刘秀祥就去砍柴种菜,然后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上学,放学后回家干农活做饭照顾母亲。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重点中学,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还又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这时刘秀祥做了一个大胆又明智的决定,放弃重点中学去免费的民办中学读书,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刘秀祥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窝棚,这个漏风漏雨的房子成了他和母亲的新家。白天,他在学校刻苦读书,晚上,他去拾破烂换钱,然后去菜市场捡剩菜做饭,常常十天半月碗里看不见一点油花。初中和高中的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刘秀祥长得又干又瘦,体重只有80斤,但是为了自己和母亲心中的梦想,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8年的时候,他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围着山坡跑了好几圈,为了赚取大学的学费,他又背着母亲前往山东打工。毕业那年,刘秀祥拒绝了多个单位提供的offer,面对一片大好的未来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心,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山里的孩子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8

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12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 邓小艺摄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12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9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但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则是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1986年3月,刘秀祥出生于望谟县弄林村,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快乐无忧的童年就此戛然而止。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姐姐外出谋生,母亲病情加重,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刘秀详稚嫩的双肩上。

刘秀祥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我是‘秀’字辈,我希望我和母亲能够平平安安,便给自己取名‘秀祥’”。

年纪轻、体格小,种不了地,刘秀祥便将自家的土地转租给他人,租金为每年500斤稻谷,加上村里发的救济粮,他和母亲的口粮有了保障。

1995年,刘秀祥走进学堂,尚且年幼的他笃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2001年小学毕业考试,刘秀祥排名全县第三,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能入读当时望谟县最好的中学,而是免费入读了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并且带着母亲。

初到县城时没钱租房,他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屋前空地上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拾荒,周末则四处打零工,这样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他带着母亲离开望谟,继续求学之路。虽自诩为“打不死的小强”,他仍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和害怕,“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认识的人,也不熟悉环境”。

初到安龙,刘秀祥身上只有600多元钱,那是他和老乡去遵义修水电站挣的,但这并不足以让他租下一间房屋居住。无奈之下,他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农户家闲置的猪圈。猪圈四面通透,他找来编织袋遮挡起来——就是家了。

和初中时一样,刘秀祥依旧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维持生计,他累并憧憬着。

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病倒,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了。

高考的失利让刘秀祥内心满是绝望,甚至想过轻生。然而翻看从前日记本里的一句话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跟那些孤儿相比,我至少还有母亲,只要她在,我就有家。”刘秀祥说,回家后能叫一声“妈”,他就觉得很幸福。

他决定再战高考,并说服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接收他入校复读。

2008年,刘秀祥考入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拿到通知书后,他抱着母亲大哭一场。当年9月,他再次带着母亲北上山东求学。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10

在望谟县的这三年,刘秀祥经常去各个村里开会、家访,一遍又一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让孩子学习。

三年,刘秀祥跑遍了每一个村子,跑坏了几辆摩托车,在这样的努力下,当地的风气逐渐被改变,家长们非常赞成让孩子努力学习,而孩子们的成绩也一步步高升,望谟县的干部说:“刘秀祥把自己的故事传递给人们,让无数人感到励志,因为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虚假的。”

三年的时间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刘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谟县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深思之后,刘秀祥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渐渐的,刘秀祥的名声传了出来,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讲,对于这样的要求,刘秀祥从不拒绝,但也不要钱,他说要自己去演讲可以,必须资助我们这边的两个孩子上学。

8年过去了,刘秀祥帮助的学生达到了1900人,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学,走出贫困山区。2018年,刘秀祥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开始帮助更多的学生。

刘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洒在望谟县的大地上,给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机。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11

谈到学生的改变时,刘秀祥开心得“手舞足蹈” 唐瑞清摄“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候。”刘秀祥说,在8年“助学走乡村”的经历中,他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的大力开展,“真正因为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很少了,”他坦言,“更多是思想上的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特别是对女孩来说。”刘秀祥深刻地意识到,扶贫亟需扶智,思想的转变是关键,这正是刘秀祥把工作重心放到德育上的原因。

刘秀祥的公益励志演讲开展了1000多场,有上百万听众。他的能量也通过这一场场演讲传递给了无数的孩子,在他们心间撒下了点点星火。

刘文星的改变就始于刘秀祥2015年的一场演讲。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故事,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在读初中的刘文星。“从那以后刘老师就成了刘文星最敬佩的人,他转学去了刘老师的班上。”母亲罗儒红说。她感叹道:“孩子变化太大了。”在刘秀祥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学习,有些让人“不省心”的儿子渐渐变得自觉懂事,变得会关心父母,变得富有同情心。

刘文星的父亲刘春旺告诉记者,儿子在北京学画画时,刘秀祥经常通过微信关心他的情绪和学习。刘秀祥去北京时,刘文星特别激动,要去看望老师,刘秀祥请他吃了饭,又因为担心他晚上回去的安全问题,掏出200块让刘文星打车回住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刘老师的细心让我们十分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时时为学生考虑。”刘春旺动容地说。

在北京学画画半年没上文化课,刘文星在2019年返校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刘秀祥帮他制定学习计划,激励他不要放弃。2020年高考,经过努力,刘文星以超过艺考线50多分的成绩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录取。“祥哥你放心,我在大学也会像在高中一样努力的!”刘文星说。

刘文星 唐瑞清摄在孩子们的心里,刘秀祥不是严肃的副校长,他更像一位亲切的哥哥、智慧的朋友,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祥哥”。“祥哥是个很温暖的人,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水果,(买)香蕉、芒果给我们解馋。我们住校不常回家,逢年过节他还会叫我们去他家搓一顿改善伙食。”刘文星说道,“今年端午节,刘老师和师母凌晨4点就起来给我们包粽子,全班56个同学,还有科任老师,每个人都有。”

采访当天下午,正值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三三班的思政课,刘秀祥给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不努力,谁替你努力》的演讲。课上,刘秀祥声音激昂:“面对困难不放弃,努力会让你看到希望,不要用现状去评判未来!”他的目光明亮有神,仿佛盛着希望。

课后,高三三班学生廖国份告诉记者:“刘老师的演讲总是充满力量,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觉得离自己很近,是刘老师让我坚定了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廖国份说,自己以后想当一个设计师,修建优质的建筑来帮助更多的人。

刘秀祥每个月都在学校举办沙龙、论坛,给孩子们上不同主题的思政课,以此来跟孩子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状态,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树立自信,坚定目标,与他们一同发掘撬动人生的支点。

刘秀祥不只影响了学生,在同事杨名胥的眼中,刘秀祥是老师们的榜样。“对刘校长来说,学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平均一周有4天以上都住在学校,而且睡得越晚,起得越早,精神越好。”杨名胥告诉记者,在刘秀祥的带领下,老师们都卯足了劲整学风、抓学习,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大减少,原本严重的迟到现象也基本杜绝。杨名胥说:“刘校长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有多远,他都一定会去家访。他常常说‘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去努力改变望谟教育的现状。”

刘秀祥给学生上思政课 唐瑞清摄刘秀祥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教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学生、家长、同事们眼中,他是“伟大”的人,“真正的好老师”,“强大的榜样”……刘秀祥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做了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对于荣誉,他看得很淡,只对它们能让自己的公益活动获得更多的支持,改变更多的人而感到欣慰。

刘秀祥基于亲身经历的励志演讲是一阵有力的春风,唤醒了无数孩子内心对读书、对奋斗的坚持,梦想开始发芽;而刘秀祥,是光,他对教育和公益的坚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续地滋养这些梦想;最终,一棵棵树茁壮成荫,或撒下一方清凉,或散发一阵芬芳,带去更深更远的改变。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12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20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背母踏上求学之路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择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感动中国刘秀祥 视频篇13

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吧,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预计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多人会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当初要是努力的话,也许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样,但很遗憾,没有如果,也没有当初。老天爷是公平的,他给每一个人同样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有些人能在24小时里脱颖而出,而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也许有人会说,上天的确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被分配,但上天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样,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当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有许多人正在为生活而奋斗,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多糟糕和落后。十多年前,有一次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男孩的故事,他是个山村的孩子,名叫刘秀祥。当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没有人能帮助他,因此,年轻的他独自一人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由他独自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刘秀祥,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中间的字是他的辈分,而祥则是他的梦想,希望能和母亲过上平安的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办法种地,刘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邻里帮忙度日。刘秀祥于1995年上小学,接触到了知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不同,小学升初中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三名,但没钱读初中,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该校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免试资格。

#新来的刘秀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母亲一起住在这里。读书、工作时,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对青春期很敏感,但刘秀祥却没有时间想别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占据了刘秀祥的全部时间。刘秀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之后就换了环境,换了地方看书,刘秀祥因为学习,换了很多家,甚至还因为便宜,住过猪圈。

07年,刘秀祥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落榜,但刘秀祥并不甘心,说服一所中学接收他,让他再读一年,最后进了山东临沂大学。一路上,刘秀祥经历了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刘秀祥都没有在中途放弃,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了过来。背著妈妈去上学的故事,也被媒体挖掘,大肆宣传,他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上大学时,学校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俭学和住宿,可以让他安心学习。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刘秀祥到哪儿去了?他回了老家,当了人民教师。

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有许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贫困,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对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在那个小山村度过一生。从初中开始,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坚持下来,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刘秀祥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当人民教师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除了上课讲课外,还会到家中、网吧等地寻找失学儿童,希望能透过自己的故事说服这些孩子继续上学。于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祥跑掉了八辆摩托车,让几十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2018年,刘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被选入中国优秀教师行列,同时他还是当地高中的副校长。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 视频 刘秀祥 刘秀祥的感动中国视频 刘秀祥纪录片 刘秀祥事迹视频 刘秀祥视频观后感 采访刘秀祥视频 刘秀祥央视视频 刘秀祥的视频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 刘秀祥简介视频 刘秀祥演讲视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