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材料的制备工艺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文章内容

陶瓷艺术材料的制备工艺

2022-11-22 11:25:1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通過对陶瓷釉料工艺技术的探索,给陶瓷艺术制备及创作带来的价值。了解陶瓷釉料及制备的传统与现代工艺,科学掌握其基本性能,通过实验建立起自身工作室,材料与工艺的体系,更好的创作出当代陶艺美术品。

关键词:陶瓷釉料的制备工艺;配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Q174.6+1;TQ174.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3.33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ceramic glaze technology, brings to the preparation of ceramic art and creation of value. Understand ceramic glaze and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chnology, scientific grasp its basic performance, set up their own studio, through the experiment system of material and process, better to create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eramic Glaze;Preparation Technology

釉料是一层玻璃深化于陶瓷表面,未烧成的釉料呈液体状,被涂于素胎表面,水分很快被胎体吸收,在表面留下一层干粉,在窑炉的高温下,釉料在胎体表面熔化。施釉的目的在于胎体提供一层防水层,既卫生又美观。陶瓷釉料的色料制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在古代中国的唐朝和明朝和17至19世纪的埃及人一直认为颜色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尽管我们今天研究使用的原材料金属着色的氧化物和盐类的纯度的使用,那个时代的人还未知道。早期陶器烧制品只有棕色和红色,也就是说早期人制陶利用铁的着色能力进行装饰。天然的铁是变化最多样的装饰原素。

直到18世纪,金和铜元素才开始使用。钴化合物在陶瓷界很早就出现了,钴金属应用于中国陶瓷是在唐代。钴元素既稳定又鲜艳,古代釉料中使用非常多。15世纪法国人开始做钴玻璃,用砷酸钴和氧化钴的混合物,同时代英国人做出了深蓝色。随现代科技发展产生了一种高温下稳定的锆钒兰,但钴仍是主要的蓝色着色剂。

氧化铜着色剂源于中国,成熟的烧制工艺以至生产出非常著名的祭红。铜被古代中国运用,用来做绿、青绿、兰色着色剂。锑的应用是在中国明代黄色釉料中,加入锡才有更好的稳定性。

铬直到1802年才被发现,法国人用它制作深绿色色料,接着铬锡红和紫红被英国人生产出来。法国药剂师布朗格特研制出了一种有趣的铬铝红,在很高的陶瓷烧成温度中具有稳定性,其中主要依赖于铬、锌、铝的晶体结构。

“金”自17世纪以来被用作桃红、褐红、紫色色料。

“镍”这种元素可能出现在波斯,用来作钴兰的掩盖剂。

“铱”和“钴”自18世纪用来作灰色色料。

一直到1800年没有在陶瓷色性料发展业有较科学系统的进步,布朗格特可能是这方面的第一人,他一直致力于釉料和色料的研制,但他们的研制成果一直很保密,很多不同方案被应用于陶瓷釉料研究发展中,这取决于釉料用于釉上彩,釉下彩还是釉中彩,简明的说制作工艺包括以下几点:

①氧化物和盐类的混合,改性剂或助溶剂

②燃烧

③湿研磨和筛分,洗涤除去可溶盐

④干燥

⑤粉碎

1 釉料的定义

釉料的定义:釉料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二氧化硅、助溶剂和铝矾土。

釉色有时很让人着迷而又觉得气馁,因为出来的效果往往与预期不符,作者需要考虑到作品的呈色以及釉色与形态的关系。因为釉色不单单与胎体表面有关,如果与器皿的功能性合为一体的话,还能增强器皿表面的纹理,突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氧化硅是玻璃的组成部分,主要存在于燧石和石英中。在极高的熔点(1700℃)以上,需要用助熔剂来降低硅土的熔点。

助熔剂能使硅土的熔点降低到(800℃-1300℃)之间。助熔剂的主要成分为长石、白垩粉、白云石、滑石粉、碳酸镁,其中碳酸镁主要作为炻器的助熔剂。

铝矾土是增加釉料的稳定性,使其更好的附着于作品表面。铝矾土来源于ERK(瓷土)、球土、锂和长石(同时也作为助熔剂)。

2 釉料中色剂的定义

釉料中的颜色主要由金属氧化物发色形成,如:铜、钴、铁、镁和钒,可以从商用釉料或胚用色剂中获取。

不透明性釉为金属氧化物,例如锡、锌、锆或钛等。氧化物加入到釉料中会产生不透明性或白色釉。

无光泽性釉:铝矾土含量高将提升釉料的熔点,产生无光泽感。某些助熔剂,例如白云石、滑石粉和白垩粉,同样也会使釉料产生无光泽感。

3 釉料的类型

商用釉料:商用釉料优点:从陶瓷供货商手里购买成品釉料效果稳定,烧制上可靠,无需大量储存,卫生性好。缺点是成本高,价格昂贵,无特殊个性艺术效果。

自制釉料:自制釉料具有试验性和挑战性。更有可能制作出想要的颜色。自制釉需要自信,整个试验过程回报率高,并且成本低。

4 釉料的配方

陶器的釉料配方:陶器的釉料通常能产生深沉且丰富的颜色。分为氧化烧制和还原烧制两种,温度在800℃-1100℃之间烧制。

①发光釉:铁(二硅酸铅):80%

①发光釉:白垩粉:20%

①发光釉:添加3%紅色氧化铁,能产生蜜色釉

②透明釉:铁(二硅酸铅):56%

①发光釉: 铁(硼砂助熔剂):24%

①发光釉:瓷土:11%

①发光釉: 石英:7%

①发光釉: 膨润土:2%

③钡无光釉:碳酸钡:12%

①发光釉: 霞长石:78%

①发光釉: 碳酸锂:8%

①发光釉: 膨润土:2%

④无铅的发光透明釉:铁(硼砂助熔剂):30%

①发光釉: 硬硼钙石(钙质硼砂助熔剂):30%

①发光釉: 钠长石:20%

①发光釉: 瓷土:10%

①发光釉: 燧石:10%

⑤炻器的釉料配方:陶土配方中添加氧化物和色剂都可以制成炻器的釉料温度在1250-1280烧制。

⑥半磨砂釉:长石(正长石)60%;白云石20%;瓷土20%

⑦钡釉:霞长石55%;瓷土5%;白垩粉12%;氧化锌8%;碳酸钡20%;氧化锡2%

⑧青铜釉:氧化镁70%;红黏土粉30%;氧化铜10%

⑨青瓷釉:正长石40%;长石25%;白垩粉20%;瓷土10%;滑石粉5%;红色氧化铁1%

5 釉料的测试

釉料真正的颜色必须待烧制后方能显示出来,所以凭一时的概念施釉不能保证烧制后所出现的效果。釉料测试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可通过测试做出判断,测试还可能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釉料测试的方法:取100克基础釉料添加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做实验。

②混合实验法:在基础釉中加入一分氧化物,混合、过筛,涂在陶瓷片上。而后再在前混合料中再加入一份氧化物,重复相同的过程,多制实验片。这种方法对于分析配方中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反应很有效。

③注意事项:测试陶瓷片不要过小,这样能反应出更多的烧制后信息。用釉色铅笔或氧化铁水在测试片后标记。建议自己建立一个釉料测试参考库。

6 釉料的制备

准备釉料时要做到工作室的通风良好,还要带上防尘面罩。一个可精确到0.01克的电子称用来称氧化物及色剂材料,要做到系统化。确保一切都准备好后,按照配方开始给各个成分称重,确保精确,做好记录。不同目数的筛子可筛去杂质,并更好的混合色与釉的合成。陶器的釉料粘稠度等同于牛奶,陶器的釉料相对轻薄,当素胎吸收后,釉层的理想厚度为0.5毫米,炻器的釉料需要比陶器的稍微粘稠些,当给素胎施釉时,釉层的厚度应该大约为1毫米。

7 施釉方法

施釉前确保素胎干燥,无灰尘、在施釉前充分搅拌。

①浇釉法:把釉料倒入器皿内部至边缘之下,然后快捷倒出,或将器皿倒放于支撑物上,使边缘悬浮,倾倒釉料于器皿上,让釉料流到器皿上,直到所有的表面覆盖。

②浸釉法:手指按住底部垂直放入盛有釉料的容器内,容器内部形成真空而防止釉料进入内部,几秒中后取出,摇抖掉剩余的釉料,等到釉料被胚体吸收后再翻转过来。对于不方便手持的容器,可以使用釉料钳。

③刷釉法:如果您想让作品具有绘画效果,可使用厚一点的软毛刷进行刷釉。如多刷几次则每层釉等上一层干后再刷。

④喷釉法:喷釉法对大件作品非常有效,需要一个喷漆柜,一台压缩机和一把喷枪。将釉料倒入喷枪罐内,将作品放置木板上,然后再放到转轮上,转动转盘,另一只手开动喷枪,喷枪距离作品至少20厘米,否则釉料淤积并滴下。过程中不断地旋转轮上的作品,确保釉层薄厚均匀。

8 施釉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鼓包:在黏土表层下困住的气体在烧窑时膨胀从而产生鼓包。烧制升温过快也会引起鼓包。

②起泡:升温过快常常会出现釉表面起泡或坑状,下次烧制这一釉料时可降低烧制温度。

③龟裂:当釉料淤积成水滴或水珠状时会产生龟裂也有可能灰尘、油渍或釉层过厚所致。处理方法通过填充釉料重烧补救。

④裂纹:当胎体收缩大于釉层时,可看到裂纹或在温度高于100℃时开窑也会出现裂纹。

⑤冷裂:当烧窑降温至575℃-550℃和225℃时作品冷却不均匀或冷却过快会发生冷裂。

⑥针孔:釉层过厚、气体的溢出会造成烧制后釉面出现小坑或小洞,问题不严重的话,可以涂釉料重新烧制。


推荐访问:制备 陶瓷 工艺 材料 艺术

猜你喜欢